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封章的意思、封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封章的解释

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 扬雄 《赵充国颂》:“ 营平 守节,屡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牘。”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又惧旁疑他妬,未敢轻达封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封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ēng zhāng,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用于呈报机密事务的奏章,需用黑色布袋(皂囊)密封后呈递,因此得名“封章”,亦称“封事”。这一做法体现了古代对重要文书的保密性要求。

  2. 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 汉代起,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需以篆书写成并加盖印章,称为“章”。因内容敏感,这些文书会被封存,防止泄露。
    • 唐代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中“密勿奏封章”一句,即指秘密呈递奏章的行为。
  3. 引申含义
    作为成语时,“封章”可泛指封存文件或事物,使其不再公开或修改。例如形容隐藏秘密、封锁消息等场景。

  4. 文献例证
    汉代扬雄《赵充国颂》提到“屡奏封章”,明代张煌言亦在奏启中提及“未敢轻达封章”,均体现了该词在历史文书中的实际应用。

“封章”既指具体的古代密封奏章形式,也延伸出对事物进行保密或封存的抽象含义。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例证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封章是指封存文件时使用的铅印或印章。下面我来为你解释一下封章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以及它的来源和其他相关信息。 - 拆分部首和笔画:封章的拆分部首是封字的尸旁,它的总笔画数是六笔。 - 来源:封章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是指将文件或信件拆封后再封存时使用的印章。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封建社会时期。 - 繁体:封章的繁体字为封璽,采用了更加繁复的字形和结构。 -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封章通常采用铅印的方式制作,铅文的样式会因时代和官职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字形较为古朴,书写时会更注重笔画的连贯和方向。 - 例句:他用精美的封章来封存重要的文件。 - 组词:封存、封印、印章、密封等。 - 近义词:封钱、封铅、印信等。 - 反义词:开封、解封、拆封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昂屹白羽保险费碑工不到家不肃餐芝昌盍风偿其大欲称锤吹唬大凑大肆铺张登録非材飞鸿雪爪负蝂覆藏榑木宫音官河慌神儿贱鬻兢兢干干寄情酒骨卷怀矿山旷涂揽涕蜡渣嫠家龄齿临军对阵柳下借阴哢吭鸾盖露台冒恩镍镉电池弄性清脆勤务兵穷裔企仰雀瓢柔需水横枝漱盂酸惨潭壑填具天仪听话儿退庭文选无门下五云楼萧律饩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