嶷岌的意思、嶷岌的詳細解釋
嶷岌的解釋
高貌。 唐 杜甫 《太清宮賦》:“地軸傾而融洩,洞宮儼以嶷岌。”
詞語分解
- 嶷的解釋 嶷 í 〔九嶷〕山名,在湖南省。相傳是舜安葬的地方;又指九嶷山之神,如:“嶷嶷缤兮并迎。”。亦作“九疑”。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 岌的解釋 岌 í 〔岌岌〕山聳起的樣子;亦喻危險,如“岌岌可危”,“岌岌不可終日”。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嶷岌”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形容高聳險峻的形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讀音:存在兩種注音版本,多數權威資料(如漢典、滬江詞典)标注為nì jí,少數來源(如查字典)注音為yí jí,可能與方言或曆史讀音差異有關。
- 詞義:形容山勢、建築等高聳峻峭的樣子,如“洞宮俨以嶷岌”(杜甫語)。
2.詳細解釋
- 構詞:“嶷”可指代九嶷山,但此處與“岌”(山高貌)組合,強調高而險峻的形态。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描寫,如詩詞、賦文中形容山峰、宮殿等物體的巍峨之态。
3.出處與例句
- 經典出處:唐代杜甫《朝獻太清宮賦》中“地軸傾而融曳,洞宮俨以嶷岌”,描述宮殿高聳莊嚴的景象。
- 現代延伸:可引申形容抽象事物的“高大”或“難以企及”,但此用法較少見。
4.注意事項
- 使用頻率:屬于生僻詞彙,日常交流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
- 易混點:需注意與“嵬岌”“巍峨”等近義詞的區分,後者更側重“高大雄偉”,而“嶷岌”更強調“險峻”。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杜甫詩賦注釋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嶷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嶷岌(yí xī)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意思指山勢險峻、峭立高聳的樣子。形容景色的險峻或人的氣勢雄偉磅礴。
拆分部首和筆畫
嶷岌的部首是山(山字旁),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嶷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海外北經》一書中,形容大山高峻,岩石陡立的情景。
繁體
嶷岌的繁體字為嶷,以“山”的字旁部分加上“黎”構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嶷岌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山”字旁部分加上“犀”字構成。
例句
1. 這座山峰嶷岌挺立,威嚴壯觀。
2. 山路嶷岌險峻,需要小心前行。
組詞
1. 嶷峨(yí'é):形容山峰高聳而雄偉峭峻。
2. 嶷然(yí rán):形容人的氣勢高傲、雄壯。
近義詞
險峻、峻峭、驕傲、淩峰。
反義詞
平緩、平坦、和緩、低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