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對阻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蕭七》:“女曰:‘此處不可為家。審知汝家姊姊甚平善,或不拗阻,歸除一舍,行将自至耳。’”
“拗阻”是一個漢語詞語,發音為niù zǔ,其核心含義是反對阻止。以下為詳細解析:
該詞在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蕭七》中有明确用例:
“女曰:‘此處不可為家。審知汝家姊姊甚平善,或不拗阻,歸除一舍,行将自至耳。’”
此處“拗阻”表示對他人行為的反對與攔阻。
部分資料(如)提到“拗阻”發音為ǎo zǔ,釋義為“困難重重”。但這一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與“拗”字多音字特性(ǎo/ào/niù)混淆相關。主流用法仍以niù zǔ(反對阻止)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聊齋志異》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拗阻這個詞指的是困難、難以克服的阻礙或抵抗。下面我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介紹拗阻這個詞。
拗阻由左邊的手旁和右邊的阻部構成,手旁是表示與手相關的部首,阻部表示阻止、阻礙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拗阻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據《說文解字》記載,拗意為彎曲、屈曲。後來引申為困難、阻礙。阻字表示阻止、阻礙。拗阻合起來形成困難、難以克服的阻礙之意。
拗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拗阻」。
在古代,拗阻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似,依然是由手旁和阻部組成,但字形略有不同。
1. 他在事業上遇到了很多拗阻,但他從未放棄。
2. 别因為一點拗阻就退縮,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3. 内外拗阻的情況下,他仍然努力克服困難。
拗阻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新的詞語,如拗口、阻拗等。
與拗阻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困難、障礙、阻礙等。
與拗阻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順利、順暢、順遂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