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尪柔的意思、尪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尪柔的解釋

亦作“尫柔”。柔弱。 宋 蘇轼 《參寥子真贊》:“維 參寥子 ,身貧而道富,辯於文而訥於口,外尫柔而中健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尪柔”為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尪”與“柔”二字構成。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記載,“尪”本義指骨骼彎曲、身體羸弱之态,引申為虛弱、衰微,《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有“夏大旱,公欲焚巫尪”的用例;“柔”指軟弱、溫和,如《禮記·曲禮》中“柔而不犯”即形容性情溫順。

二字組合後,“尪柔”可作兩種釋義:一為身體病弱、行動無力,如宋代醫書《聖濟總錄·虛勞門》載“尪柔之體,當以溫補”;二為性格怯懦、缺乏決斷,明代《字彙·尢部》注“尪者弱也,柔者怯也,合言性行不剛”。需注意該詞現代漢語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文獻。

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3卷第1128頁;中華書局《左傳譯注》第421頁。

網絡擴展解釋

“尪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原指柔弱,多形容人外表的文弱或性格的溫和。例如蘇轼《參寥子真贊》中提到“外尫柔而中健武”,描述參寥子外表柔弱但内在剛強。

  2. 引申義
    在部分權威解釋中(如查字典),“尪柔”特指男子缺乏陽剛之氣,帶有貶義色彩,形容男性軟弱無能、優柔寡斷的性格特征。這種用法強調性别與氣質的反差,屬于成語化表達。

  3. 詞源與結構

    • “尪”原指體弱多病之人,後引申為男子;
    • “柔”表示軟弱或溫和。
      二者結合後,既可泛指柔弱,也可特指男性氣質不足。
  4. 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如蘇轼的用法,強調内外反差;
    • 批評性語境:用于形容男性性格缺陷,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情感色彩。
  5. 注意事項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差異。部分古籍中僅為中性描述(如外表文弱),而現代解釋可能偏向負面評價。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蘇轼原文《參寥子真贊》。

别人正在浏覽...

蚌硯班家女師報李投桃悲悼本枝吡吡不堪造就裁判官禅話傳燈簇動道理道衣等務調妝訂議動遷黩近踱走發根分合奮厲富室斧繡港府河滿子紅淨頮澤活門鹼土金層進供巨患苦海牢甲利兵良材領軍論籑露晞毛蛋蛋子靡薄木格内戰尼童子暖雲錢席乾鮮睿日三杯和萬事生澁時運食坐授意水器恕免疏末宿讀陶郁下忱相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