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尫柔”。柔弱。 宋 蘇轼 《參寥子真贊》:“維 參寥子 ,身貧而道富,辯於文而訥於口,外尫柔而中健武。”
“尪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原指柔弱,多形容人外表的文弱或性格的溫和。例如蘇轼《參寥子真贊》中提到“外尫柔而中健武”,描述參寥子外表柔弱但内在剛強。
引申義
在部分權威解釋中(如查字典),“尪柔”特指男子缺乏陽剛之氣,帶有貶義色彩,形容男性軟弱無能、優柔寡斷的性格特征。這種用法強調性别與氣質的反差,屬于成語化表達。
詞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注意事項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差異。部分古籍中僅為中性描述(如外表文弱),而現代解釋可能偏向負面評價。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蘇轼原文《參寥子真贊》。
「尪柔」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在閩南地區使用。在閩南語中,「尪柔」的意思是指一個男性對妻子或女朋友非常溺愛和寵愛的樣子。
「尪柔」由兩個字組成,可以拆分成「尪」和「柔」。
「尪」的部首是「尢」,總計有三劃。
「柔」的部首是「木」,總計有九劃。
「尪柔」來源于閩南方言,屬于地方俚語。它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男性對女性的非常溺愛和寵愛,呈現出對妻子或女朋友的柔軟情感。
「尪柔」的繁體寫法為「娘柔」。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尪」可以寫作「孃」,「柔」則保持不變。
1. 他對他媳婦真是尪柔得要命,樣樣事情都替她做。
2. 我的姥爺對我奶奶就是尪柔得不得了,從不讓她受一點委屈。
1. 尪柔情 - 形容男性對女性非常柔情。
2. 尪柔病 - 指男性對女性的寵愛達到了一種病态的程度。
3. 尪柔指數 - 用來衡量一個男性對女性的寵愛程度的指數。
近義詞可以是「疼愛有加」、「溺愛」。
反義詞可以是「漠不關心」、「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