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ower-drum,a folk dance popular in the Changjiang valley] 多由男女二人對唱對舞的一種地方鑼鼓歌舞
(1).指鼓框繪有彩飾的鼓。 元 張憲 《李天下》詩:“吹玉笙,擊花鼓,十萬貔貅介胄雄,三千粉黛煙花主。”
(2).流行于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 等省的一種民間歌舞。一般由男女兩人對舞,一人敲小鑼,一人打小鼓,邊敲打,邊歌舞。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 揚州 花鼓。扮 昭君 、漁婆之類,皆男子為之。” 阿英 《關于北京<燕九竹枝詞>》:“首先是記花鼓秧歌之盛……也有小兒女們演唱的,很逗人笑,‘小兒花鼓 鳳陽 調,士女周遭拍手笑’。”參見“ 花鼓戲 ”。
“花鼓”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基本定義
花鼓是一種傳統民間歌舞,通常由男女二人邊打鼓鑼邊對唱對舞,流行于長江流域及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代表類型包括鳳陽花鼓、山東花鼓等。
表演形式
曆史記載
元代張憲詩句“擊花鼓,十萬貔貅介胄雄”及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均提及花鼓表演,說明其曆史可追溯至宋元時期。
指自行車輪毂系統中連接輻條的中空軸部件,俗稱“花鼓桶”。
英文中“flower-drum”特指歌舞類花鼓,而自行車部件對應“hub”。需注意避免混淆兩種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花鼓的細節,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揚州畫舫錄》或專業自行車部件資料。
《花鼓》一詞既可指代一種傳統戲劇形式,又可指代演出《花鼓戲》的樂器。花鼓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常見于華東地區,以江蘇、浙江等地為代表。
《花鼓》的拆分部首為“艹”、“鼓”,部首“艹”代表植物,部首“鼓”代表樂器。
《花鼓》的總筆畫數為16畫,其中“花”字的部首“艹”占據4畫,後面的兩個部分分别占6畫和6畫。
《花鼓》這個詞的來源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由于花鼓戲是較古老的表演形式,其中的戲曲演員經常使用花鼓這種樂器來伴奏演唱,因此戲曲表演的樂器即為“花鼓”。後來,人們在稱呼這種表演形式時也使用了“花鼓”的名稱。
《花鼓》的繁體字為「花鼓」。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花鼓》可以寫作「花鼓」。
1. 我們今天晚上一起去看《花鼓》吧。
2. 我學會了如何演奏花鼓。
3. 趙克石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花鼓演員。
花鼓演員、花鼓戲、花鼓舞、花鼓樂器、花鼓表演
鼓樂
花鼓與無樂器演出的戲曲劇種相反,如京劇、豫劇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