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諷谕的意思、諷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諷谕的解釋

亦作“ 諷喻 ”。用委婉的言語進行勸說。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三國志·吳志·阚澤傳》:“ 澤 欲諷喻以明治亂,因對 賈誼 《過秦論》最善, 權 覽讀焉。” 明 劉基 《送張山長序》:“餘觀詩人之有作也,大抵主于諷諭。蓋欲使聞者有所感動而以興其懿德,非徒為誦美也。” 沙汀 《困獸記》十二:“‘正像腌過的菜樣!’他忽然記起 牛祚 的諷喻,于是深長的歎息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諷谕(fěng yù)是漢語詞彙,指通過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勸谏或批評,常見于文學創作與社會評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諷谕指對不合理現象不直接批評,而是以含蓄、隱喻的言語或文字進行勸誡,旨在使聽者(尤其是統治者)反思改正。例如《詩經》中“主文而谲谏”即為此意。

二、曆史淵源與文學應用

  1. 儒家文藝觀:儒家強調文藝的社會功能,諷谕成為詩歌的重要表現手法,如《詩大序》提到“下以風刺上”。
  2. 漢代發展:班固《兩都賦序》明确使用該詞,指出文學作品可“抒下情而通諷谕”。漢代文人如司馬相如的賦作雖辭藻華麗,仍隱含諷谏意圖。

三、核心特點

四、相關概念辨析

五、現代意義

在當代,諷谕手法仍用于諷刺文學、影視作品等,通過隱喻反映社會問題,兼具批判性與藝術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案例,可參考《詩經》《過秦論》及漢賦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諷谕(fěng yù)是一個常見的中文詞彙,意思是用諷刺、挖苦或嘲笑的方式來批評、警示或揭露某些人或事物的錯誤、缺點或荒謬之處。下面是有關“諷谕”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諷(讠+夆)谕(言+白) 來源:諷谕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中,用來形容莊子的哲學思想之一,他認為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往往隻是主觀觀念的影響,無法真實反映事物的本質。 繁體:諷諭 古時候漢字寫法:諷谕的古代漢字寫法并無太大變化,不過在古代寫法中多見于篆書和隸書形式。 例句:他以諷谕為主要手法,揭露了社會現象中的種種荒謬和不合理。 組詞:諷刺、諷喻、諷笑、諷刺性、諷刺詩等。 近義詞:譏諷、嘲笑、挖苦、調侃等。 反義詞:褒揚、贊美、頌揚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任何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