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負的意思、徒負的詳細解釋
徒負的解釋
徒步負荷。《管子·問》:“虛車勿索,徒負勿入,以來遠人。” 尹知章 注:“徒負,貨既寡,故勿令入其征。” 清 魯一同 《關忠節公家傳》:“而 長慶 得公屍後,復求得 麥廷章 之半體,與公屍皆徒負以歸。”
詞語分解
-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隻;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 負的解釋 負 (負) ù 馱,背(坕 ):負米。負疚。負重。如釋重負。負荊請罪。 擔任:擔負。負責。負累(噄 )。負罪。負荷。忍辱負重。身負重任。 仗恃,依靠:負隅頑抗。自負(自以為了不起)。 遭受:負傷。負屈
網絡擴展解釋
“徒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徒步負荷,即步行并背負物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字面意義:指人徒步行走時背負或攜帶物品,強調身體力行且無交通工具輔助的狀态。
2.引證與出處
- 《管子·問》中記載:“虛車勿索,徒負勿入,以來遠人。” 尹知章注:“徒負,貨既寡,故勿令入其征。” 此句表明古代對徒步背負少量貨物者免征賦稅,側面反映其經濟含義。
- 清代文獻如《關忠節公家傳》提到“徒負以歸”,描述背負遺體歸葬的情景,體現實際使用場景。
3.用法與擴展
- 多用于描述體力勞動或艱苦條件下的運輸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
- 需注意與成語“徒負虛名”(空有名聲而無實際内涵)區分,後者為引申義,但“徒負”本身不含貶義。
4.現代適用性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解析或特定曆史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管子》等典籍或滬江線上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負
徒負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白白地辜負了别人的期望或幫助,沒有實現對方的期望。該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徒和負。
部首和筆畫
徒字的部首為彳,表示“行走”。它共有五個筆畫,按照規定的書寫順序進行書寫。
負字的部首為貝,表示“財物”。它共有貝字共有貝貝,即八個筆畫,按照規定的書寫順序進行書寫。
來源和繁體
“徒負”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史記·老子韋編列傳》中。它的繁體字形為徒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徒負也有其古漢字寫法。徒在古漢字中是辻,而負是負,它們的寫法略有差異,但意義相同。
例句
徒負他人的期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組詞
徒負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責任徒負、承諾徒負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背叛、辜負、失信。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履行、信守、遵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