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鄙陋。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 元祐 獻詩十首,其詞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長孫無忌》:“ 無忌 嘲 歐陽詢 形狀猥陋雲:‘聳膊成山字,埋肩畏出頭。誰令 麟閣 上,畫此一獮猴?’”
(2).用作謙稱。 宋 範仲淹 《答安撫王内翰書》:“又詢及猥陋,某敢不罄其所見?”
猥陋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均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指言行舉止或事物性質低俗、不雅,缺乏修養與格調。
文獻依據: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7卷第1523頁收錄該義項,釋為“庸俗卑下”。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59頁釋義為“粗俗鄙陋”,例證強調其形容人品或行為的低劣性。
古代文獻中偶見用于形容身份地位低下或環境鄙陋。
文獻依據: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581頁注:“①鄙陋;卑賤”,引《後漢書·列女傳》“生于猥陋”佐證其表出身卑微之義。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
“猥”本義為雜多、瑣碎(《說文解字》釋“猥,犬吠聲”引申為雜亂),後衍生出卑賤、鄙俗義;“陋”指粗劣狹隘。二字複合後強化了對低俗品格或卑賤狀态的批判,現代漢語主要保留第一義項,適用于批判道德品行或文化格調的低下。
“猥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層解釋:
形容言行粗鄙、淺薄
指人的言語或行為不端正、缺乏修養,帶有貶義。例如《唐語林·補遺一》中記載:“其詞猥陋,皆寓言嬖幸”,此處指詩文内容粗俗低劣。此外,宋代長孫無忌曾用“形狀猥陋”形容歐陽詢外貌鄙陋,進一步擴展了該詞的適用範圍。
謙稱用語
在古代文獻中,“猥陋”也可作為自謙之詞,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如範仲淹在《答安撫王内翰書》中寫道:“又詢及猥陋,某敢不罄其所見?”此處“猥陋”是作者對自己的謙稱。
總結來看,“猥陋”一詞既有對粗鄙行為的批判,也有自謙的社交功能,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唐語林》《全唐詩話》等文獻來源。
挨頭子案桌阿者八議北魏便能編輿裁答彩氣斥遣叢箐滴留留地頭蛇斷纖多大霎杜郵之戮法印圪吵工委刮剗規卿希牧海吼和氏璧喚質蝴蝶瓦彙類家集金鵾車九背向樛曲九形拘弭誇侈流脍人口六鶂民事責任密庸目光如鼠褭騕棚棚硬且并情憀窮岡酋領人心不足蛇吞象賽答奢競斯世廋語縮竄俗喧宿殃鐵棒磨成針題名錄危迳唯利是求烏呼響象小業種溪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