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稱王都及其周圍千裡以内的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凡邦國,千裡封公” 漢 鄭玄 注:“ 周 九州之界方七千裡,七七四十九,方千裡者四十九,其一為畿内,餘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裡者六。” 漢 蔡邕 《獨斷》上:“京師,天子之畿内千裡,象日月,日月躔次千裡。”
(2).指京城管轄的地區。《舊唐書·高季輔傳》:“今畿内數州,實惟邦本。”《舊唐書·郭子儀傳》:“又得 馬璘 牒,賊拟涉 渭 而南……若過畿内,則國人大恐,諸道易搖。” 宋 葉適 《黃子耕墓志銘》:“廟學隘,首增修……然後畿内之公侯, 秦 漢 之郡國,稱其制矣。”
“畿内”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中國語境
日本語境
日本古代仿照中國制度,将京都附近的五個行政區(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攝津)稱為“畿内”,屬于“五畿七道”體系的核心部分。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曆史文獻及日本地理資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舊唐書》等原始文獻。
《畿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古代中國的京城所轄的地區。也可以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日本曆史上,畿内指的是以奈良和京都為中心的地區。
《畿内》這個詞的部首是田字旁,總共有7個筆畫。
《畿内》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文獻記載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在古代中國,京城轄地區被稱為畿内。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的意義逐漸擴大,開始泛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心。
繁體字《畿內》是《畿内》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種稱為篆書的字體風格。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畿内》的寫法多采用篆書風格的字體。
1. 長安是古代中國的畿内之一,是政治、文化的中心。
2. 京都是日本畿内的重要城市,擁有悠久的曆史和文化遺産。
畿外、畿竹、畿竹縣、畿郊。
都城、中心、核心。
邊陲、邊遠、邊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