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喪亡。《魏書·高允傳》:“日月推移,吉兇代謝,同徵之人凋殲殆盡。”
“凋殲”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使用特點:
指事物衰敗消亡的過程,既可用于描述植物凋謝的自然現象,也可比喻國家、組織或個人因衰敗而滅亡的狀态。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魏書·高允傳》:“日月推移,吉兇代謝,同徵之人凋殲殆盡。”此處指人才逐漸衰亡。
字詞拆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魏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凋殲》(diāo jiā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刂”和“歹”,總計有12個筆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态,演變至今。
該字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凋殲」,在繁簡轉換中常見于台灣和香港地區的文字。盡管簡化字普遍使用,但在某些場合,繁體字仍然保留了它的地位。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凋殲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例如,在漢字的小篆字體中,凋殲的形狀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義仍然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凋殲的例句:
1. 戰争使許多年輕生命凋殲。(除去某些原因引起的意外以外,大部分是在戰鬥中喪生)
2. 農作物遭到了這次幹旱的凋殲。(指植物受到幹旱的影響而枯死)
凋殲的相關詞彙:
組詞:凋謝(植物枯萎)、殲滅(徹底消滅)、自我殲滅(自我毀滅)
近義詞:毀滅、滅亡、消亡
反義詞:興盛、繁榮、開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