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心;稱心。 元 劉君錫 《來生債》楔子:“這銀子是我肯心兒願與,更論甚麼得之有可敢失之無。”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還咱?”《醒世姻緣傳》第二五回:“飯錢草料,些微有些賺手就罷,不似别處的店家,拿住了‘死蛇’,定要取箇肯心。”《醒世姻緣傳》第二六回:“你若還要讀書,後來進了學,你隻跟他讀一句‘趙錢孫李’,他也要詐你箇肯心,再沒有不成仇敵的。”
“肯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主要分為現代常用義和古典文獻中的用法:
認可與滿足
強調主觀上對結果或狀态的接受與滿意,帶有情感層面的認同感。
古典文獻中的延伸義
在元曲、《醒世姻緣傳》等作品中,“肯心”多指“甘心、情願”,隱含主動接受或妥協的意味。例如:
如需查看更多古典例句或現代用法解析,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肯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肯”和“心”兩個字。這個詞語有着積極正面的含義,形容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持積極認可和支持的态度。
拆分“肯”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6。
拆分“心”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4。
肯心源于古代漢字的發展演變,繁體字為「肯心」。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肯”字的上方會加上“月”字的部首,象征着肯定和贊同。
古代漢字中,“心”字的寫法較為簡化,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
1. 他肯心幫助我,讓我感到非常感激。
2. 這個項目需要大家的肯心,才能成功落地。
肯心并肩、肯心奉國、肯心評議、肯心接受、肯心相助
同意、贊同、支持、認可、擁護
不肯心、反對、反感、否定、非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