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爛醉如泥的意思、爛醉如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爛醉如泥的解釋

[be drunk as a lord; be drunk to the world] 形容人醉得扶不住,癱成一團的樣子

王慶一日吃得爛醉如泥。——《水浒傳》

詳細解釋

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樣子。語本《後漢書·儒林傳下·周澤》“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 唐 李賢 注:“《漢官儀》此下雲:‘一日不齋醉如泥。’”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高隱》套曲:“真喫的爛醉如泥盡意呵,舉頭山隱隱,摑手笑呵呵。”《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将 美娘 灌得爛醉如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自辰以訖四漏,計各盡百壺, 曾 爛醉如泥,沉睡座間。” 巴金 《利娜·第五封信》:“她們喝得爛醉如泥,倒在醉漢們的大腿中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爛醉如泥”是一個常用漢語成語,指人飲酒過量後完全失去自控能力,身體癱軟如泥的狀态。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南朝宋史學家範晔所著的《後漢書·儒林傳》,文中記載“(周澤)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僅有一日因醉酒“爛醉如泥”。

從構詞法分析,“爛醉”形容醉酒程度極深,“如泥”運用比喻手法,将醉酒者癱軟無力的狀态具象化。明代張岱在《夜航船》中特别強調:“泥,非土泥,乃南海有蟲無骨,名曰泥,在水中則活,失水則醉如一堆泥”,這種生物學考據為成語增添了文化意蘊。

在語義演變方面,《漢語大詞典》指出該成語在唐宋時期逐漸定型,元代雜劇《西廂記》第三本中“頹天殺的無成三不歸,氣夯破胸脯,爛醉如泥”的文學化使用,使其在民間廣泛傳播。現代漢語中,《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規範化為“形容大醉而失去知覺的樣子”。

該成語在語用層面多含貶義,常見于描述過度飲酒的不良狀态。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多九公……早已爛醉如泥”的用例,生動展現了其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力。當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将此類狀态描述詞歸入“情狀副詞”範疇,強調其描摹功能的獨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爛醉如泥”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形容人醉酒後癱軟無力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爛醉如泥”指人喝得酩酊大醉,身體癱軟如泥,無法自主行動。例如《水浒傳》中描述王慶“一日吃得爛醉如泥”,即用此意。


2.“泥”的特殊含義

成語中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一種南海中的無骨蟲類(見于《漢官儀》記載)。這種蟲在水中活動自如,但離開水後便癱軟如泥,與醉酒者的狀态相似,故被用來比喻。


3.出處與典故


4.用法與近義詞


5.常見誤解

許多人誤以為“泥”指泥土,實為對古文背景的疏漏。這一誤讀因成語字面意義流傳廣泛,但曆史考據明确指向蟲類。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具體文獻,可參考《後漢書》《漢官儀》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隱謗诮卑谄足恭畢了兵革讒殺畜怒從谀黕黕單糖丢盹東瓜穰青花都授豆枝獨步耳熏目染放魂放蔑富邑國計含嚬黃鹄歌黃玉花繼後旌智狂水闌山老帳煉丹例對離客落不是漫抹命觞腦門子葩爪貧乏品着鉗髠青騾三壽客閃失神心社主詩癫順注四放司馬竹四戚湯邑銅章托依枉騎五棱子橡鬥相亞洗兵牧馬洗糨西昆體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