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汜的意思、東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汜的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日出處。亦泛指東方極遠之地。 晉 陸雲 《贈鄭曼季》詩之二:“聲播東汜,響溢南雲。” 清 吳偉業 《朝日壇》詩:“即今東汜西崑處,盡入銅壺倒景殊。”

(2).比喻人的少壯期。《文選·沉約<和謝宣城>》詩:“神交疲夢寐,路遠隔思存。牽拙謬東汜,浮惰反西崑。” 李周翰 注:“東汜,日初出處,比少壯也。西崑,日入處,比衰老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汜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釋義如下:

一、天文地理指向 指代日出之地,源自《楚辭·天問》中"出自湯谷,次于蒙汜"的記載。古人觀測日出于東方的水澤之地,故将東方水域泛稱"東汜"。該詞在《尚書·堯典》注疏中被解釋為"日出處之水涯"(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二、水文地理概念 特指江河支流複歸主河道的地理形态,本義出自《說文解字》對"汜"的注解:"水别複入水也"。東漢許慎以"東汜"例證江河分汊後向東回流的現象(來源:商務印書館《說文解字注》)。

三、曆法時間指涉 在《玉篇·水部》中記載了引申義:"謂早朝時也"。古代以"東汜"借指拂曉時分,與太陽東升的天象觀測直接相關(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玉篇校釋》)。

四、文學意象運用 該詞在六朝詩文中常作為時間轉換的象征,如謝朓《三日侍宴曲水》"氣沖東汜,晷漸南陸",通過地理方位映射季節更替(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漢魏六朝詩選》)。唐代李峤《晚秋詩》更将"西汜"與"東汜"對舉,構成完整的時空意象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

“東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地理概念
    指古代傳說中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泛指東方極遠之地。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陸雲的詩句“聲播東汜,響溢南雲”,清代吳偉業在《朝日壇》中也有“東汜西崑”的表述,其中“西崑”對應日落之處,形成地理方位的對比。

  2. 自然意象
    “汜”(sì)本義為水流緩慢的支流,“東汜”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暗喻東方日出時分的壯麗景色,如“水流緩慢”般柔和悠遠。


二、比喻意義

象征人的少壯時期
在文學作品中,“東汜”常與“西崑”(日落處)對仗使用,比喻人生的不同階段。例如南朝沈約的詩句“牽拙謬東汜,浮惰反西崑”,李周翰注解為:“東汜比少壯,西崑喻衰老”。


三、使用場景

  1. 詩詞描寫:多用于形容東方極遠之地的日出景象,或借自然現象表達時間流逝(如陸雲、吳偉業的詩)。
  2. 人生隱喻:通過地理方位映射生命階段,常見于魏晉至唐宋時期的文學作品。

提示:如需具體詩句出處或更深入的語言學分析,可參考古籍《文選》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案具暗灘闆墨變古亂常表親赤海觸續盜索餌誘訪查泛豔紛紛籍籍豐勻付郵各支官司鴻熙黃石老嘉表澆料叫子景陽井京魚掎摭劇戰唠咯類叙法律例館馬官毛脈猛決敉邦冥召磨練皮鞯綮肯榷稅塞包袱三尺上拂射的神龛子身外身水汊術路松果太山君台铉填房呫哔統觀駝鈴外強中幹無謀烏孫公主顯擺饷餫憸邪銷殒遐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