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的觀察。 清 薛福成 《治河》:“否則狃於習見而不能統觀全局者也。”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由<矢彜考釋>論到其它》:“統觀此彜銘語, 明公 與 周公 判為二人。”
“統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總的觀察”或“全面看待”,強調從整體、全局的角度進行綜合分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曆史文獻
現代用法
“統觀”強調系統性思維,適用于需整體性分析的語境。其曆史用例和現代擴展意義均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描述複雜問題時的精準性。如需更詳細詞源或權威考據,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統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全面而綜合地觀察、看待和理解事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和「八」。
「⻄」是一個部首,表示方向。它源于古代的一個漢字「方」,意味着朝向西方。
「八」也是一個部首,表示數字八。它起初是八個豎直平行的線條,表示數量。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述而》:“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這句話出自孔子教導學生的一段話,意思是看到有道義的事情卻不去做,表示沒有勇氣。
在繁體中,「統觀」被寫作「統觀」。由于繁體字較為複雜,使用的機會越來越少,導緻現代漢字更加趨向簡化。
在古代,「統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時代的書法風格和碑文變化,字形可能有微小的變動。
1. 他的能力很強,能夠統觀全局,作出明智的決策。
2. 隻有統觀全面, 我們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良策。
3. 作為領導者,她必須學會統觀形勢,做出好的決策。
統統觀光、統計、統籌、統計學等。
近義詞:綜觀、全面觀察、綜合考慮。
反義詞:目光短淺、片面、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