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漢書·刑法志》:“園囿術路。”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術,大道也。” 清 姚鼐 《讀司馬法<六韬>》:“《刑法志》引其文備,故以六十四井出車一乘。别以三十六井地,當山川沉斥,城池邑居,園囿術路,合之則百井。”
“術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術路”指古代的大道或城市中的主要道路。該詞由“術”(本義為城邑中的道路)和“路”組合而成,屬于同義複詞結構,強調寬闊的通行要道。
“術”(繁體“術”)的甲骨文字形從“行”(道路的象形),《說文解字》解釋為“邑中道也”,即城邑内部規劃的道路。這一本義在《禮記·月令》《孫膑兵法》等文獻中均有印證。
注:當前權威詞典如《漢典》《漢語大詞典》均未收錄該詞的反義詞信息。該詞屬于古漢語專用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
術路(shù lù)是一個常用詞彙,表示人們追求某種藝術、技術或學術的方式、途徑、方法等。
術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曰”(yue),右邊的部首是“足”(zu)。它的總筆畫數為11筆。
《術路》這個詞最早來源于《晉書·郗超傳》,後來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術路”是術路的繁體寫法,兩個字的構造和意思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術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現代漢字的構造和意義。
1. 他通過勤奮學習,找到了通向學術成功的術路。
2. 為了追求自己的繪畫技巧,她毅然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術路。
術路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詞:
1. 藝術路線
2. 技術路線
3. 研究路線
術路的近義詞是“途徑”,表示達到某個目的的方法或手段。它的反義詞是“歧路”,表示錯誤的方法或失敗的途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