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汜的意思、东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汜的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晋 陆云 《赠郑曼季》诗之二:“声播东汜,响溢南云。” 清 吴伟业 《朝日坛》诗:“即今东汜西崑处,尽入铜壶倒景殊。”

(2).比喻人的少壮期。《文选·沉约<和谢宣城>》诗:“神交疲梦寐,路远隔思存。牵拙谬东汜,浮惰反西崑。” 李周翰 注:“东汜,日初出处,比少壮也。西崑,日入处,比衰老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汜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释义如下:

一、天文地理指向 指代日出之地,源自《楚辞·天问》中"出自汤谷,次于蒙汜"的记载。古人观测日出于东方的水泽之地,故将东方水域泛称"东汜"。该词在《尚书·尧典》注疏中被解释为"日出处之水涯"(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二、水文地理概念 特指江河支流复归主河道的地理形态,本义出自《说文解字》对"汜"的注解:"水别复入水也"。东汉许慎以"东汜"例证江河分汊后向东回流的现象(来源:商务印书馆《说文解字注》)。

三、历法时间指涉 在《玉篇·水部》中记载了引申义:"谓早朝时也"。古代以"东汜"借指拂晓时分,与太阳东升的天象观测直接相关(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玉篇校释》)。

四、文学意象运用 该词在六朝诗文中常作为时间转换的象征,如谢朓《三日侍宴曲水》"气冲东汜,晷渐南陆",通过地理方位映射季节更替(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选》)。唐代李峤《晚秋诗》更将"西汜"与"东汜"对举,构成完整的时空意象系统。

网络扩展解释

“东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地理概念
    指古代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泛指东方极远之地。该词最早见于晋代陆云的诗句“声播东汜,响溢南云”,清代吴伟业在《朝日坛》中也有“东汜西崑”的表述,其中“西崑”对应日落之处,形成地理方位的对比。

  2. 自然意象
    “汜”(sì)本义为水流缓慢的支流,“东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喻东方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色,如“水流缓慢”般柔和悠远。


二、比喻意义

象征人的少壮时期
在文学作品中,“东汜”常与“西崑”(日落处)对仗使用,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例如南朝沈约的诗句“牵拙谬东汜,浮惰反西崑”,李周翰注解为:“东汜比少壮,西崑喻衰老”。


三、使用场景

  1. 诗词描写:多用于形容东方极远之地的日出景象,或借自然现象表达时间流逝(如陆云、吴伟业的诗)。
  2. 人生隐喻:通过地理方位映射生命阶段,常见于魏晋至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

提示:如需具体诗句出处或更深入的语言学分析,可参考古籍《文选》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阿根廷彼其钗荆裙布长乐馆猖肆潮银茶引摛光传经垂足大部淡定的旨鼎膳杜绝人事付出福至心灵柑橘诰章光心寒故黑甜甜鸿钧怀葛黄毛昏愦火辰鹄苑嘉靖八才子奖挹畿邦解带开远寇虣扣杀宽令览古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庐剧緑叶成阴麽波描摸亲支棋童七液燃眉之急爇烧上口字蛇羹鼠窜狼奔顺通讼狱台榭谈羡停稳文石消石夏月熙皞心浮气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