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皴的意思、凍皴的詳細解釋
凍皴的解釋
受凍皴裂。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一:“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詞語分解
- 凍的解釋 凍 (凍) ò 液體或含水分的東西遇冷凝結:凍結。凍害。凍餒。 湯汁凝成的膠體:魚凍。肉凍。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凍得慌。防凍。凍傷。凍瘡。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皴的解釋 皴 ū 皮膚因受凍或受風吹而幹裂:皴裂。皴理(裂紋)。 皮膚上積存的泥垢和脫落的表皮:手上全是皴。 中國畫技法之一,塗出物體紋理或陰陽向背:皴法。皴筆。 筆畫數:; 部首:皮;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凍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寒冷天氣下皮膚因受凍而出現的發紅、起皺或皴裂的現象。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凍皴”由“凍”(寒冷)和“皴”(皮膚皺裂)組成,字面指寒冷導緻皮膚幹裂起皺的狀态。常見于形容冬季暴露在外的皮膚,如手、臉部等。
-
詞義延伸與用法
-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歌或文學作品中,增強嚴寒環境的畫面感。例如唐代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中“手腳凍皴皮肉死”。
- 日常描述:現代語境中可形容皮膚因寒冷幹燥産生的粗糙、皴裂現象,如“大寒節氣,風霜凍皴”。
-
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 近義詞:皴裂、龜裂(均指皮膚或物體表面開裂)。
- 關聯詞:“皴”單獨使用時,還可指中國畫技法中表現山石紋理的筆法。
-
實際應用建議
寒冷季節需注意皮膚防護,如塗抹保濕霜、避免長時間暴露于冷風中,可預防“凍皴”現象發生。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漢典或杜甫詩作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凍皴》一詞是漢語詞彙中的一個詞語,意思是指皮膚由于寒冷天氣所引起的幹裂現象。該詞的部首拆分為“冫”和“皮”,筆畫數目分别為2畫和6畫。下面将為您介紹凍皴的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語。
凍皴一詞最早出現在《辭源》這部漢語字典中。在古代漢字中,凍皴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古代寫法無法确定。一個常見的例句是:“冬天來了,很容易讓人的手和臉出現凍皴。”
除了凍皴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凍瘡”指因寒冷導緻的皮膚損害,與凍皴有一定的關聯。另外,“幹裂”、“龜裂”等詞語也可以用來形容皮膚出現類似凍皴的狀況。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