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品格氣度。《三國志·魏志·滿寵傳》:“ 偉 以格度知名,官至衛尉。”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下:“ 檀香果 之格度端詳, 夜蝙蝠 之舉止閒暇,皆足倚絃月地,佐酒花天。”
(2).規格形制。 明 徐祯卿 《談藝錄》:“大匠之家,器飾襍出,要其格度,不過總心機之妙應,假刀鋸以成功耳。”
“格度”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指人的品德修養和内在氣度,強調個人在言行舉止中體現出的端正與得體。例如《三國志·魏志·滿寵傳》中提到“偉以格度知名”,即贊揚其品格高尚、氣度不凡。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常用來形容士人或官員的德行風範。
指事物的标準、制式或結構規範。例如明代徐祯卿在《談藝錄》中提及“大匠之家,器飾雜出,要其格度”,強調器物需符合一定的設計标準。現代語境中,此義項可延伸至設計、建築等領域,表示某種既定的格式或尺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三國志》或明代文獻原文。
格度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見于文言文中,他的意思是指評價或衡量事物的好壞或高低。
格度的部首是木,拼音是ge2。
格度的總共有12個筆畫。
格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一書中,表達了對人們評價事物的觀點。
繁體字為格度。
在古代漢字中,格度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部首木在右邊,底下有一個小點。
這本書的格度非常高,值得一讀。
他的成績非常好,取得了一定的格度。
格度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格調、格外等。
格度的近義詞有品味、尺度等。
格度的反義詞有庸俗、低劣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