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山路險阻不平。
(2).指崎岖的山路。
(3).引申指艱難險阻。
(4).猶坎坷。困頓不得志。 宋 劉敞 《種蔬》詩之一:“聊以資素飽,身世實崎嶔。”
崎嵚(qí qīn)是漢語中一個形容地勢或道路險峻不平的書面詞彙,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文學色彩。其釋義及用法如下:
形容山勢高峻險要
指山巒陡峭、起伏不平的自然地貌。如清代黃景仁《登鎮海城樓觀海》中“潮聲萬馬齊奔騰,山勢千蛇互崎嵚”即描繪山海交錯的險峻景象。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引申指道路艱險難行
常用于描述曲折坎坷的行路環境。例如:“長途跋涉于崎嵚山徑,步履維艱。”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比喻人生或處境艱難
在文學作品中常象征人生際遇的波折,如“世路崎嵚”喻指世事坎坷。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5年。
構詞解析:
“崎”指山路不平,“嵚”形容山勢高聳(《說文解字》:“嵚,山高貌”),二字疊加強化險峻之意。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曆史用例:
宋代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有“巍然如九皇,秀色橫崎嵚”,印證其形容山勢的古典用法。
來源:《全宋詩》卷五百六十三。
多用于詩文、地理描述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屬書面語,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含凝重、肅穆之感,偶帶貶義(如“崎嵚曆落”形容人乖僻不群)。
來源:《漢語修辭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近義詞 | 反義詞 |
---|---|
崎岖(qí qū) | 平坦(píng tǎn) |
險峻(xiǎn jùn) | 平緩(píng huǎn) |
嵯峨(cuó é) | 坦蕩(tǎn dàng) |
權威參考資料:
本文釋義綜合引自《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古典用例源自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刊行的文獻彙編。因版權限制無法提供線上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平台查閱紙質/電子版原著。
“崎嵚”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í qīn,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崎嵚”既描述自然山路的險阻,也引申為抽象意義的困境與坎坷,是兼具形象與象征的古典詞彙。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安和白山市辯章表慶伯時踩踐蠶官吵子饬躬雠覆黜落法出謀畫策純綿賜鸩措斂搭轉彫疎疊踵東門之達斷戟呃嚱非法奮發圖強風塵高遷共命鳥絓結孤竦古終橫河劃子侯圻虎侯回火火丹虎書警拗矜急斤削擊鐵镌罰爵賞庫帑兩省龍樓鳳閣幔室媚行鳥夷蹑蹻檐簦女校書骈踬七步詩戚眷罄卷球軸承權人三座大山失散外婆霧慘雲愁仙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