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擥察”。審視明察。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今聞紛擾之規,恢擴宏大……擥察艾蕭,中臣要害,此誠 嗣同 畢歲營營,期自制而不能者。”
“攬察”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攬察”意為審視明察,指深入觀察、仔細考察事物本質。該詞由“攬”(意為總攬、掌握)和“察”(意為觀察、審辨)組合而成,強調全面且細緻的洞察行為。
文獻用例
清代譚嗣同在《報貝元徵書》中曾使用該詞:“擥察艾蕭,中臣要害”,此處“擥察”為“攬察”的異體寫法,指通過細緻分析抓住關鍵問題。
字形與讀音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常見于強調周密考察的語境,如學術研究、政策分析等。
補充說明
部分詞典标注“同‘攬察’”,可能因排版或輸入錯誤導緻重複,實際應統一為“攬察”。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其含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文中的用法,可參考譚嗣同著作或清代文獻。
攬察(lǎn ch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攬的意思是拽取、接受;察的意思是觀察、審查。因此,攬察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接受并觀察審查。
攬這個字的部首是手,它的筆畫數是12;察這個字的部首是宀,它的筆畫數是14。
攬察是一個漢字詞語,早在古代就有使用。在繁體字中,攬的寫法是攬,察的寫法是察。
在古時候,攬的寫法有一點不同,它的上部分是手的象形部分,下部分是龍的字形部分。察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由宀(寶蓋)和察(查閱)兩個部分組成。
1. 請你攬察這個問題,并給出你的意見。
2. 他被任命為公司的攬察部門經理。
3. 我們需要一位能夠攬察市場動态的專業人員。
組詞:攬才、攬權、察言觀色。
近義詞:接納、接受、察覺。
反義詞:放棄、忽略、不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