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夏日的意思、夏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夏日的解釋

(1) [summer]∶夏天

夏日葛衣。——《韓非子·五蠹》

(2) [summer sun]夏季的太陽

夏日炎炎似火燒

詳細解釋

(1).夏天。《孟子·告子上》:“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史記·李斯列傳》:“冬日鹿裘,夏日葛衣。”《晉書·吳猛傳》:“﹝ 猛 ﹞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驅蚊,懼其去己而噬親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小獵犬》:“八座某公,未第時,夏日常晝卧。”

(2).夏晝。 南朝 宋 謝靈運 《道路憶山中》詩:“不怨秋夕長,常苦夏日短。” 唐 元稹 《遣興詩》之二:“莫厭夏日長,莫愁冬日短。”

(3).夏天的太陽。 北周 庾信 《小園賦》:“非夏日而可畏,異秋天而可悲。” 唐 王貞白 《雨後從陶郎中登庾樓》詩:“ 庾樓 逢霽色,夏日欲西曛。”

(4).比喻态度嚴厲。語本《左傳·文公七年》:“ 趙盾 ,夏日之日也。”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将軍大都督同州刺史爾綿永神道碑》:“公繁不秋荼,嚴無夏日;民知約法,未肯以獄。”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夏日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夏日是漢語中表示夏季或夏季某一天的時間概念,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層釋義體系:

一、天文與物候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夏日"明确界定為"夏季的日子",特指立夏至立秋之間的時段。中國氣象學界根據實際氣溫變化,通常将6-8月劃定為夏日的集中期,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附近擺動,北半球進入全年氣溫最高階段。

二、文化語義延伸 《漢語大詞典》收錄的引申義項顯示,該詞可代指"強烈的陽光",如《左傳·文公七年》"冬日可愛,夏日可畏"的經典用例。在民俗語境中,《禮記·月令》記載的"夏日祭典"表明其與農事活動、傳統祭祀存在文化關聯。

三、文學意象構建 北京大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自《詩經》時代起,"夏日"就承載着矛盾的美學意蘊:既象征"炎威酷烈"(《漢書·王莽傳》),又可表現"綠樹陰濃夏日長"(高骈《山亭夏日》)的閑適意境。當代語言學者在《中國文學意象研究》中統計,唐詩宋詞中涉及"夏日"的意象組合超過200種,形成獨特的季節符號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

“夏日”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夏天,即一年中氣溫較高的季節。例如《孟子·告子上》中“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韓非子·五蠹》提到的“夏日葛衣”,均以“夏日”代指夏季。

  2. 具體指代
    可特指夏季的太陽,如“夏日炎炎”形容陽光熾熱。此用法常見于文學描寫,例如《夏日》詩句“糅進斑駁的夏日”。

  3. 比喻意義
    引申為嚴厲的态度,源于《左傳·文公七年》對趙盾的比喻:“趙盾,夏日之日也。” 意指如夏日般令人敬畏。

  4. 古籍用法
    部分文獻中,“夏日”也指夏晝(夏天的白晝)或特定氣候現象,如《晉書》記載“夏日常手不驅蚊”,但這類用法現代較少見。

“夏日”既表示自然季節,也用于描述夏季的太陽或比喻嚴厲性格,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孟子》《左傳》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按辔贲龜避暑不可多得倉廪慚仄嗤黜赤生抽抽噎噎啗函倒冠落佩鬥鷄走狗杜連多見廣識耳尖二線放閑訪谒範甑負戴高勝公約數黃場黃麻紫泥糨糊撿荒鍵能檢署澆水結韈肌質峻急沴魃流澗樓羅馬羁明瞳木厥旁唐乾陀啰清實寝阙三遷三希堂沙羅慎覈射蜮十赉詩債獸環悚慄貪吃懶做貪生套種它時王蔧微宦為虎添傅翼衛仗仙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