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皴的意思、冻皴的详细解释
冻皴的解释
受冻皴裂。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一:“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词语分解
- 冻的解释 冻 (凍) ò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皴的解释 皴 ū 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皴裂。皴理(裂纹)。 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手上全是皴。 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皴法。皴笔。 笔画数:; 部首:皮;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冻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寒冷天气下皮肤因受冻而出现的发红、起皱或皴裂的现象。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冻皴”由“冻”(寒冷)和“皴”(皮肤皱裂)组成,字面指寒冷导致皮肤干裂起皱的状态。常见于形容冬季暴露在外的皮肤,如手、脸部等。
-
词义延伸与用法
- 文学描写:多用于诗歌或文学作品中,增强严寒环境的画面感。例如唐代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中“手脚冻皴皮肉死”。
- 日常描述:现代语境中可形容皮肤因寒冷干燥产生的粗糙、皴裂现象,如“大寒节气,风霜冻皴”。
-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 近义词:皴裂、龟裂(均指皮肤或物体表面开裂)。
- 关联词:“皴”单独使用时,还可指中国画技法中表现山石纹理的笔法。
-
实际应用建议
寒冷季节需注意皮肤防护,如涂抹保湿霜、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风中,可预防“冻皴”现象发生。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汉典或杜甫诗作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冻皴》一词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指皮肤由于寒冷天气所引起的干裂现象。该词的部首拆分为“冫”和“皮”,笔画数目分别为2画和6画。下面将为您介绍冻皴的来源、繁体字形、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词语。
冻皴一词最早出现在《辞源》这部汉语字典中。在古代汉字中,冻皴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具体的古代写法无法确定。一个常见的例句是:“冬天来了,很容易让人的手和脸出现冻皴。”
除了冻皴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冻疮”指因寒冷导致的皮肤损害,与冻皴有一定的关联。另外,“干裂”、“龟裂”等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皮肤出现类似冻皴的状况。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