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姮娥的意思、姮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姮娥的解釋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in Chinese myth] 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即“嫦娥”

詳細解釋

(1).神話中的月中女神。《淮南子·覽冥訓》:“ 羿 請不死之藥於 西王母 , 姮娥 竊以奔月。” 高誘 注:“ 姮娥 , 羿 妻。 羿 請不死之藥於 西王母 ,未及服之, 姮娥 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宋 晏幾道 《鹧鸪天》詞:“ 姮娥 已有慇懃約,留著蟾宮第一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邢子儀》:“ 朱 在雲中言曰:‘下界人勿須驚怖,我月府 姮娥 也。’”姮,本作“恒”,俗作“姮”。 漢 代因避 文帝 劉恒 諱,改稱 常娥 ,通作 嫦娥 。

(2).借指月亮。 宋 王安石 《試院中五絕句》之三:“咫尺淹留可奈何,東西虛共一 姮娥 。” 清 楊模 《閏六月初七夜月》詩:“半露 姮娥 能卻暑, 廣寒 深處玉為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姮娥(拼音:héng é)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月中女神,通常被認為是嫦娥的原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姮娥即神話中的月宮仙女,最早見于《淮南子·覽冥訓》。漢代因避文帝劉恒名諱,改稱“常娥”,後演變為“嫦娥”。其形象常與月亮、長生等意象關聯。

  2. 神話故事
    據記載,後羿從西王母處求得不死藥,姮娥偷食後飛升月宮,化為蟾蜍或月精。這一傳說在《淮南子》等古籍中均有描述,并衍生出“嫦娥奔月”的經典故事。

  3. 文學中的比喻
    姮娥常被用作月亮的代稱。例如,宋代王安石詩句“東西虛共一姮娥”,蘇轼詞中“恰似姮娥憐雙燕”,均以姮娥指代月亮,賦予詩詞浪漫意象。

  4. 相關考據
    有學者認為,姮娥原型可能源自《山海經》中“生月十二”的常羲,古音“羲”與“娥”相近,逐漸演變為後世傳說。

姮娥是中國神話體系中的重要形象,承載着古人對月亮的想象,其名稱演變和傳說流變反映了曆史文化背景。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神話細節,可參考《淮南子》及唐宋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姮娥:詞義

《姮娥》是一個指代女性美麗的詞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形容少女的美貌、嬌豔。它在中國文化中也與月亮、宮娥有關。

姮娥: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女、山。

筆畫:姮(13畫),娥(10畫)。

姮娥:來源

姮娥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早期的記載我們可以在《詩經·國風·秦風》中找到。據說姮娥是天上的宮女,她們以月亮為食,為太陽伺候。後來這個詞漸漸成為美麗的代名詞。

姮娥:繁體

姮娥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姮」和「娥」。

姮娥: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姮娥」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一個常見的古寫法是「姮」的上面另加一個「女」字旁,稱為「女番」。

姮娥:例句

1. 在古代文學中經常可以看到形容女子美麗的詞句,如:姮娥絕世,傾國傾城。

2. 月下的姮娥婉約而迷人。

姮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姮娥莫識,姮娥廟。

近義詞:絕色佳人,美豔妖冶。

反義詞:丑陋,尋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