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攬納的意思、攬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攬納的解釋

(1).包攬代納賦稅。《元史·刑法志二》:“若倉官人吏等盜糶官糧,與攬納飛鈔同論。”《明律·戶律·攬納稅糧》:“凡攬納稅糧者,杖六十。”《明史·邢宥傳》:“姦民攬納秋賦,置之法。”參見“ 攬戶 ”。

(2).收攬容納。 清 吳敏樹 《聽雨樓記》:“度地不廣大,而攬納宏遠者,惟高且顯者為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攬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使用場景:

一、包攬代納賦稅

指代他人或機構包辦繳納賦稅的行為。曆史上多用于描述民間或官吏非法介入稅收的案例。例如:

二、收攬容納

指廣泛接納或吸收事物或人才,強調包容性。例如:

使用場景與補充說明

  1. 曆史文獻:常見于元明法律條文,如《明史·邢宥傳》提及懲治“奸民攬納秋賦”。
  2. 文學描述:多用于建築或自然景觀的比喻,強調包容性。
  3. 現代用法:此詞現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或特定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學出處,可參考《元史》《明律》等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攬納的意思

攬納(lǎn nà)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指的是廣泛吸收、接納、融合。它具有包容性的含義,表示能夠接納不同的觀點、意見或文化,使之融入自己的領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攬(lǎn)的部首是扌,意為手,它是一個意義相關的部首。攬的總筆畫數是12。

納(nà)的部首是纟,意為紅絲,也是一個意義相關的部首。納的總筆畫數是6。

來源和繁體

攬納是一個古老的詞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字,已被廣泛使用至今。在繁體字中,攬納的寫法分别是攬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攬和納的寫法稍有不同。攬的古代寫法是攬,字形上加強了對手的握拿意象。納的古代寫法是納,字形上更加強調紅納細絲的形象。

例句

1. 他是一位善于攬納各種意見的領導者。

2. 這本書攬納了豐富的文化背景和多樣的觀點。

組詞

1. 接納:意味着主動容納、接收某種觀點、行為或人員。

2. 吸收:表示将外界的信息或事物納入自己的體系中。

3. 融合:指将不同的事物或觀點合并為一個整體。

近義詞

包容、容納、吸納、納入

反義詞

拒絕、排斥、驅逐、抗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