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迪哲。《書·立政》:“﹝ 禹 之臣﹞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孔 傳:“ 禹 之臣蹈知誠信於九德之行。” 明 歸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為本》:“秉德迪知, 周 之所以怙冒聞于上帝也。”
“迪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字源和典籍用例中解析。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獻,其釋義如下:
迪
本義為“引導”“遵循”,引申為“開導”“啟迪”。
《說文解字》:“迪,道也。”段玉裁注:“道兼道路、引導二義。”
《爾雅·釋诂》:“迪,進也。”指行為或思想的推進。
知
指“知曉”“認知”,含智慧、覺悟之意。
《玉篇》:“知,識也,覺也。”
“迪知”為動賓結構,意為:
通過引導使人覺悟或獲得真知,強調以教化、啟迪達成深層認知。
例證:
- 《尚書·周書·多方》:“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孔穎達疏:“開導使知誠信于九德之善。”
- 王陽明《傳習錄》:“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迪知天德。”
此處“迪知”指通過至誠之心體悟天道。
在宋明理學中,“迪知”常關聯“格物緻知”,如朱熹提出“迪知”需經由“窮理”實現認知飛躍(《朱子語類》卷十八)。王陽明則主張“良知”本具,需“迪知”以喚醒内在覺悟(《大學問》)。
商務印書館,2020年,“迪知”詞條釋義。
中華書局,2016年,頁301(迪)、頁1958(知)。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鄧艾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卷中“答顧東橋書”。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文獻需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
“迪知”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該詞的文獻用例或哲學内涵,可參考《尚書》及歸有光相關著作。
阿那含暗考蚌埠比諷壁宮搏桑才性曹靖華長關鏟薙導誘大約電力對窩墩木發蒙啓蔽紡錘芳津翻讨發耀鳳氅氛氣桴栰怫怒高慢革履詭品膠續膠着荊棘載途金穣科座空暇口過款卓缭眺林谷茂宰渺緜磨鉛内忌跑躁坯陶痡瘏青門清湯寡水三大禮扇翣試身滔騰天年不測條憲同異荼酷鼍窟枉絕威壯相印小小子醯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