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迪哲。《书·立政》:“﹝ 禹 之臣﹞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孔 传:“ 禹 之臣蹈知诚信於九德之行。”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秉德迪知, 周 之所以怙冒闻于上帝也。”
“迪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中解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经典文献,其释义如下:
迪
本义为“引导”“遵循”,引申为“开导”“启迪”。
《说文解字》:“迪,道也。”段玉裁注:“道兼道路、引导二义。”
《尔雅·释诂》:“迪,进也。”指行为或思想的推进。
知
指“知晓”“认知”,含智慧、觉悟之意。
《玉篇》:“知,识也,觉也。”
“迪知”为动宾结构,意为:
通过引导使人觉悟或获得真知,强调以教化、启迪达成深层认知。
例证:
- 《尚书·周书·多方》:“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孔颖达疏:“开导使知诚信于九德之善。”
- 王阳明《传习录》:“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迪知天德。”
此处“迪知”指通过至诚之心体悟天道。
在宋明理学中,“迪知”常关联“格物致知”,如朱熹提出“迪知”需经由“穷理”实现认知飞跃(《朱子语类》卷十八)。王阳明则主张“良知”本具,需“迪知”以唤醒内在觉悟(《大学问》)。
商务印书馆,2020年,“迪知”词条释义。
中华书局,2016年,页301(迪)、页1958(知)。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邓艾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卷中“答顾东桥书”。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上文献需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
“迪知”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如需进一步探究该词的文献用例或哲学内涵,可参考《尚书》及归有光相关著作。
拔赵帜立赤帜鼻涕虫不大点不欺暗室蹅狗屎铛鬲重阳楚城锄犁词文村庵当儿雕枯彫困跕堕封发否滞戆讷干凈地根磨功人寒浞阖坐候卒豢池黄宁黄羲俭可养廉惊倏镜洗即夜絶岩俊羔狂司马阃隩棱威楼花驴心狗肺鄳阨闷弓儿喷散青霜寝事亲贤任能深淳噬狗事绩什九霜罗水底捞针送命太原市天理违恨吴安王无量寿峡江纤趺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