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導誘的意思、導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導誘的解釋

引導啟發。《詩·周頌·烈文》“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 毛 傳“訓,道也” 唐 孔穎達 疏:“教訓者,所以導誘人,故訓為道也。”參見“ 導牖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導誘”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合成詞,由“導”與“誘”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對單字的解釋,“導”本義為引導、疏通,如《說文解字》釋為“導,引也”,而“誘”指勸誘、引導,如《玉篇》注“誘,引也,教也”。結合二者,“導誘”可理解為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實現啟發或規勸的行為。

從語義結構看,該詞強調雙向互動性:既包含主動指引(導),又涵蓋策略性說服(誘)。例如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類似語境多用于教育或心理學領域,指代以非強制手段促成認知轉變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主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尚未獨立收錄該詞條,其使用多見于特定學術文獻或區域性語言實踐中。

網絡擴展解釋

“導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來源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詩經·周頌·烈文》的注釋。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解釋“訓,道也”時提到:“教訓者,所以導誘人,故訓為道也”,強調通過教育引導人向善或明理。
  2. 語境特點:
    多用于描述教育、勸誡等場景,如古籍中的“導誘情性,導達聰明”(《宋書》),體現其正向、積極的引導性質。

與“引誘”的區别

“導誘”是中性偏褒義的詞語,常用于教育或勸解場景,強調以溫和方式引導他人明理或向善。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毛詩正義》或《宋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卬食白雪标志璧殿擯嘿不升不知起倒彩絲系虎參宿碜磕磕廚具淳緻楚山村翁代室蕩覆當務始終地貢端節發急方向冠屦含漿禾娘貨畚虎威鯨背迹象腳色狀空話來崪樂勳涼貳吏勢立掙明昏磨菇跑堂嫔德貧靜淺霜千衛乾廕奇緣戎樞掃塵收支熟讀深思悚戴貪民恬淡無為天人共鑒天眼開體覆停放童女讬載兔缺烏沈瑕蠹纖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