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芳津的意思、芳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芳津的解釋

(1).芳液。對液汁的美稱。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又若夏苦熱,燋卷無芳津。” 宋 蘇轼 《和陶田舍始春懷古》之二:“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 金 元好問 《紀子正杏園燕集》詩:“今年寒食好天色,曉氣鬱鬱含芳津。”

(2).唾液。 唐 韓偓 《無題》詩:“柳虛禳沴氣,梅實引芳津。”

(3).謂皮膚潤澤。亦以指潤澤的皮膚。 南朝 梁 蕭統 《三婦豔》詩:“小婦獨無事,紅黛潤芳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芳津是漢語中的典雅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常見于古代詩文與中醫文獻。根據權威辭書釋義,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本義解析

  1. 唾液的美稱

    指口中津液,古人認為唾液有養生之效,故以“芳”修飾其珍貴。如唐代詩人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中“芳津流四體,凝脂煥容光”,喻唾液滋養身心。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卷第128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植物汁液或芳香液體

    特指植物分泌的芳香汁液,或泛指帶有香氣的液體。如《本草綱目》載:“花露者,芳津所凝也。”

    來源:《辭源》(第三冊第2456頁)、《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


二、文化延伸義


三、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中醫文獻或詩意化表達中,強調其雅緻與文化意蘊。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4. 《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
  5. 《全唐詩》箋注本(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芳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芳液(對液汁的美稱)
    指帶有芳香或美好的液體,常用于形容植物汁液、果液等。例如:

    • 宋代蘇轼《和陶田舍始春懷古》描寫“黃柑溢芳津”,即以“芳津”比喻柑橘汁液。
    • 金代元好問詩句“曉氣鬱鬱含芳津”,形容春日清晨濕潤的霧氣。
  2. 唾液
    多用于文學語境中,借指口中津液。如唐代韓偓《無題》詩“梅實引芳津”,以梅子酸味誘發唾液分泌作喻。

  3. 潤澤的皮膚
    形容肌膚細膩光潤的狀态。南朝梁蕭統《三婦豔》中“紅黛潤芳津”,即以“芳津”指代女子柔潤的肌膚。

二、語源與用法

三、關聯拓展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用例或詳細解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古典詩詞集注。

别人正在浏覽...

阿迦爐香剝寒被辭辨決恻隱之心拆副抄搶塵劫仇隙刺惱大北大堤逮問戴仰得眼底祿二道販子二紅番兵幹胏還命咳氣皓锷皇公翬構講閲挍亂角飲劫輪積祘舊公煙快車褴褛類物馬絆霾藏賣賊孖氈廟瑟音魔魅奈良年侄盤瓠婆羅洲繁台牽鈎情紀清森擅美設定聖鼓深目十頭收鬻櫯材鐵界尺蹄石無明夜舞雩憲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