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磨鈆 ”。1.磨研鉛粉塗抹誤字。謂勤于校訂或撰述。 唐 黃滔 《與刑部鄭郎中啟》:“比者伏蒙曲念虛蕪,榮流咳唾,誨以磨鈆未至,刻楮非工。” 宋 曾鞏 《伯常少留别業寄詩索酒因以奉報》詩:“多情置驛邀佳客,好事磨鈆勘舊經。”
(2).自謙詞。鉛,鉛刀,指鈍刀,比喻低劣的才能。 唐 駱賓王 《詠懷古意上裴侍郎》:“磨鉛不霑用,彈鋏欲誰申?” 唐 錢起 《縣内水亭晨興聽訟》詩:“磨鉛辱利用,策蹇愁前程。”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謝賜禦筵表》:“甫磨鉛而就職,遽置醴以均恩。”
"磨鉛"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積澱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語境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字面指"研磨含鉛成分的墨塊"。古人書寫所用墨錠需加水研磨,鉛粉作為重要成分可增加墨色附着力,《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其本義為"研磨墨錠以備用"(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此用法在《全唐詩》卷四百四十七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中可見實證:"磨鉛剡玉客,刮膜篲金篦"。
二、比喻延伸 宋代文人引申出深層寓意,特指"才學淺薄者勤勉自修"的謙辭。北宋文學家王禹偁在《小畜集》卷十八《酬種放徵君》自述:"磨鉛效素勵,策蹇思遠圖",此處"磨鉛"已轉化為文人對自身才疏的謙稱,同時彰顯進取精神(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
三、現代語用 當代語言體系中,該詞主要應用于文學創作與學術論述,常借指治學過程中的持續精進。學者錢鐘書在《談藝錄》中評述清代詩壇時,曾用"磨鉛之功"形容詩人對文字技藝的錘煉(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
“磨鉛”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指無效的努力
源自成語,字面意為“削磨鉛芯”,比喻耗費精力卻無實際成果的行為。例如,反複修改無關緊要的細節卻未解決問題,可稱為“磨鉛”。
勤于校訂或撰述
古代用鉛粉塗改錯字,“磨鉛”引申為勤勉修訂或寫作。如唐代黃滔《與刑部鄭郎中啟》提到“磨鈆未至”,宋代曾鞏詩句“好事磨鈆勘舊經”均體現此意。
自謙才能低劣
以“鉛刀”(鈍刀)比喻平庸之才,含謙遜意味。如唐代錢起《縣内水亭晨興聽訟》中“磨鉛辱利用”,表達對自身能力的謙稱。
“磨鉛策蹇”
由“磨鉛”與“策蹇”(鞭策跛驢)組合而成,比喻勉力而為,常見于唐代文獻,如白居易《與陳給事書》。
注意:現代漢語中,“磨鉛”的字面含義(削鉛筆)較少使用,多用于文學或成語場景。若需具體例證,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敗筆傍邊兒俵寄冰澌吃到五谷想六谷酬勞創啟出價鋤犂大呼隆膽識頂端對當鳳職阜馬匄閑官舟桂馥蘭香和鬨橫禍飛災肓膏互剝痛瘡回歌角帽交門宮驚厥巾箧窘蠢圹壟爛斧柯蓮華台遼東丁淩凙陵制輪轉落墨靡貴漠不關心跑跑跳跳咆躍喬聲怪氣清琴騎竹人命危淺撒賴篩汰殺菌劑盛時申論射宿樹大招風驷馬司馬竹素口駡人肅嚴踏百草台觀同門異戶下本錢伭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