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蒙啓蔽的意思、發蒙啓蔽的詳細解釋
發蒙啓蔽的解釋
啟發蒙昧。 明 李贽 《答李見羅先生書》:“發蒙啟蔽,時或未省,而退實沉思。既久,稍通解耳。”
詞語分解
- 發蒙的解釋 啟發蒙昧,後也指教兒童、少年開始識字讀書詳細解釋.啟發蒙昧。《易·蒙》:“初六,發蒙,利用刑人。” 孔穎達 疏:“以能發去其蒙也。” 漢 枚乘 《七發》:“發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唐 劉長卿
- 蔽的解釋 蔽 ì 遮,擋:蔽野。遮蔽。掩蔽。 隱藏:蔽匿。隱蔽。 欺騙,隱瞞:蒙蔽。蔽美揚惡。 概括:一言以蔽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發蒙啓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ā méng qǐ bì,主要用于描述通過教育和引導啟發蒙昧、開啟智慧的涵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啟發蒙昧,引導人明辨是非、提升智慧。
- 結構分析:由“發蒙”(啟蒙教育)和“啓蔽”(驅除蒙蔽)兩個動詞組成,形成并列關系,強調通過教育或點撥使人擺脫無知狀态。
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答李見羅先生書》:“發蒙啟蔽,時或未省,而退實沉思。既久,稍通解耳。”。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教育領域,強調教師或長輩對學習者的引導作用,也適用于描述通過書籍、經驗等途徑使人開悟的情境。
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發蒙啟滞、啟蒙解惑。
- 延伸意義:不僅限于知識傳授,還可指通過思考或外界啟發使人突破認知局限,如哲學思辨、藝術感悟等。
權威性與争議
- 部分網頁提到該成語起源與古代教育家“楊業”相關(如),但此說法未見于高權威性來源(如漢典、李贽原文),需謹慎采信。
- 建議參考明代文獻及權威詞典(如漢典)作為主要依據。
若需進一步考證或查閱原文,可參考李贽《焚書》相關篇章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蒙啟蔽》這個詞,是指幫助人們開啟智慧,解除無知的狀态。現在,我為您提供一些有關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發」字的拆分部首是「又」,它的總筆畫數為「5」。
- 「蒙」字的拆分部首是「艹」,它的總筆畫數為「13」。
- 「啟」字的拆分部首是「讠」,它的總筆畫數為「7」。
- 「蔽」字的拆分部首是「艹」,它的總筆畫數為「15」。
來源:
《發蒙啟蔽》一詞出自古代中國的儒家經典《論語·子路》。它通過啟發和教育人們來幫助他們認識和理解事物,以及擺脫無知狀态,追求知識和智慧。
繁體:
「發蒙啟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蒙」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寫法是「矇」,意為覆蓋或迷糊。所以古時候寫作「發矇啟蔽」。
例句:
- 他通過閱讀各種書籍,獲得了發蒙啟蔽的教育。
- 這位老師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實現了發蒙啟蔽。
組詞:
發展、啟發、蒙受、蔽障
近義詞:
啟發、開導、開示
反義詞:
迷惑、愚昧、無知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