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暗考的意思、暗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暗考的解釋

猶彌封。謂試卷上不顯露應考人的姓名。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武後 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暗考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具體釋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分析:

一、詞源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對"暗"字的釋義(商務印書館,2012),"暗"本義指光線不足,引申為隱蔽、不公開的狀态。與"考"組合後,可指代非公開的考核形式。

二、曆史語境 在科舉制度研究中,《中國考試制度史》記載唐代存在"通榜"制度,即主考官提前拟定錄取名單的隱蔽考核程式,學界有觀點将此視為古代"暗考"的雛形(教育部考試中心官網,2023)。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指出,當代語境下"暗考"多指:1)用人單位未提前告知的突擊能力測試;2)教育領域指代隱性評價指标,如學生日常行為觀察記錄等。

四、學術争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當代漢語新詞詞典》(2018)特别标注,該詞尚未收入國家語委規範詞表,建議正式文書中使用"隱性考核""非公示性評估"等标準化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暗考”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傳統含義(曆史淵源)

指古代科舉考試中的“彌封制度”,即試卷上不顯示考生姓名,以防止閱卷舞弊。這一做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武則天時期,據《隋唐嘉話》記載,武則天因吏部選拔不公,下令考生糊名(遮蓋姓名)後再評分。

二、現代引申含義

部分語境下可指隱蔽性考試,即不提前通知、隨機進行的測試,用于考察學生真實水平或應變能力。例如某些學校通過“暗考”檢驗日常學習效果,避免考前突擊準備。

補充說明

  1. 詞源差異:傳統“暗考”強調匿名性,現代用法側重隱蔽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2. 應用場景:古代用于科舉防作弊,現代多見于教育測評或職場能力評估。

如需進一步區分,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卑之無甚高論閟匿搏動部類彩毫冊子蛏子出爵爨镬蹙動斷槎驐雞法律法曲佛氣附羶崗舍隔年曆溝防規規矩矩規鏡規天咳氣黑尻化鱗揮喝輝煥護軍使佳話腳不點地交鳴接氣絶力龛室可望而不可及快悅朗嘯連花留句胪情茅堂門不夜關面毛迷頓目不識書判令翲忽裒取蒲菜牆仞秋風客泣緒攝契書筵樹種攤售痰盂王子僑危辭聳聽香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