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擺站的意思、擺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擺站的解釋

[prisoners were sent to posts as post sol***rs in ancient times] 古代犯人被發往驿站當驿卒

沙僧喝令,問個擺站。——《西遊記》

詳細解釋

(1).古時處徒刑的人被發配到驿站中去充驿卒,叫擺站。《西遊記》第八十回:“師父追了度牒,打個小死; 八戒 該問充軍, 沙僧 也問個擺站。”《石點頭》第八回:“送到當官,一頓闆子,問成徒罪,刺了金印,發去擺站,遂死於路途。”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釋笞杖徒流決贖不同》:“徒流按年裡起發,民擺站,軍瞭哨。”

(2).設立服務站頭。 陳其通 《萬水千山》第四幕:“紅軍兄弟們!咱 彜 人給你們擺站、帶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擺站"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将犯人發配到驿站充當苦役的一種刑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刑罰方式:指官府将罪犯遣送到指定的驿站,強制其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如傳遞公文、搬運物資、飼養馬匹、充當雜役等,以此作為懲罰和服役的方式。
    • 流放形式:可以視為流放刑的一種具體執行方式,但與發配到邊遠軍衛的“充軍”略有不同,主要區别在于服役地點是驿站系統内。
  2. 字義拆解:

    • 擺:在此語境下,有“安排”、“分派”、“發遣”的意思,強調官府對犯人的強制性調配。
    • 站:指“驿站”,是古代供傳遞公文、轉運官物及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處所。明清時期驿站網絡發達,需要大量人手維持運轉。
  3. 曆史背景與制度關聯:

    • 驿站制度在中國曆史悠久,是維持中央與地方信息傳遞、物資運輸和官員往來的重要國家基礎設施。
    • 将犯人“擺站”服役,一方面是對罪犯的懲罰(勞役之苦、遠離家鄉),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其勞力補充驿站所需的人力資源,降低官府運營成本。來源:《中國古代法制史研究》、《明史·刑法志》、《清史稿·刑法志》等曆史文獻均有相關記載。
  4. 相關概念與同義詞:

    • 充軍:更常見的流放刑罰,将犯人發配到邊遠衛所充當軍士或苦役。與“擺站”同屬流放刑範疇,但地點和具體職責(軍衛 vs 驿站)不同。
    • 發配:泛指将罪犯押送到指定地點服刑,包括充軍、擺站、流放等具體形式。
    • 驿卒:驿站中的服役人員。“擺站”犯人即成為驿卒的一部分,但身份低賤,從事最苦最累的活計。

“擺站”特指明清時期官府将罪犯發配到驿站系統内強制服苦役的一種刑罰制度。它體現了古代法律利用國家基礎設施(驿站)需求來執行懲罰和補充勞力的特點,是流放刑的一種具體執行方式。該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來源:《漢語大詞典》、《辭源》、《中國曆史大辭典·法制史卷》。

網絡擴展解釋

“擺站”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古代刑罰

指将判處徒刑的犯人發配到驿站充當驿卒或苦役,屬于古代刑罰的一種。這一用法在《西遊記》等古典文學作品中多次出現,例如:

二、設立服務站頭

現代語境中,“擺站”可指設立臨時服務站或接駁點,例如:

補充說明

  1. 曆史演變:古代“擺站”帶有懲戒性質,現代則偏向功能性服務,詞義隨時代發展産生分化。
  2. 文化例證:現代戲劇《萬水千山》中“彜人給你們擺站、帶路”體現了服務性含義的延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六部成語注解·刑部》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本塞原八代标塔璧珪秉戒避災昌盍風成行垂髫唇緊道謝低三下四斷黑奪胎發碇幹人含蓄宏休鲎媚黃口孺子箭槀講口江鄉禁戶疾子拘究儁良刻木曆曆瀝溜亂墜天花陸羽井猛勁面似靴皮墨刑木假山泥頭女牛配德謙柄祛蠹染惑衽席之好弱甲三頭八臂神秘主義筮嘉石磨石手軍時哲説唱宋武台韬戈偃武鐵腕人物提籃土流子為裘為箕侮笑諧煥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