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三頭六臂 ”。
“三頭八臂”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神道的形态,後比喻人神通廣大、本領超群,與“三頭六臂”同義。該成語多用于形容人具備非凡能力或手段。
最早見于唐代佛教典籍《法苑珠林》卷九,描述修羅道者“體貌粗鄙……并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雲”。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第八十二回中,哪吒現出三頭八臂迎戰的情節進一步普及了這一形象。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神話對超凡能力的想象,尤其在《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中,成為塑造神魔角色威力的典型意象。
《三頭八臂》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物品的多能多才。它意味着一個人具備了超乎尋常的能力和實力,就好像擁有三個頭和八條胳膊一樣。這個詞語通常用于褒義,表示一個人具有出色的才能和能力。
《三頭八臂》由兩個漢字組成:三(部首:一)和臂(部首:⺼,筆畫:22)。
《三頭八臂》這個短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神話故事。其中的關鍵角色之一就是孫悟空,他被描繪成一個擁有三個頭和八條胳膊的神猴,擁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相對應的繁體字是「三頭八臂」。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三頭八臂」,在古代書寫中,「三」字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上仍然可辨認出來。
1. 他是一個真正的「三頭八臂」,能夠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2. 這位藝術家具有「三頭八臂」般的創作能力,同時在繪畫、雕塑和攝影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
3. 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堆作業,簡直是要求我們變成了「三頭八臂」。
組詞: 多才多藝、多能多樣、全能
近義詞: 十手連環、千手觀音、神通廣大
反義詞: 無能為力、一事無成、無所不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