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黃口小兒。《三國演義》第八三回:“ 先主 曰:‘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封神演義》第八四回:“ 南宮適 笑曰:‘似你這等黃口孺子,定然不認得,吾是 西岐 大将 南宮適 。’”《楊家府演義·宗保領兵征智高》:“忽 儂王天子 驟馬而至,大聲喝曰:‘黃口孺子,敢如此無禮!’”
“黃口孺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黃口”指雛鳥的黃色嘴喙,引申為兒童;“孺子”即幼兒、孩童。兩者組合後,字面意為“年幼的孩童”,實際用于譏諷他人年幼無知或缺乏經驗,含明顯貶義。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特點
提示: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題材作品中。若需更多例句,可參考《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原著。
《黃口孺子》一詞是指年幼的孩子。其中,“黃口”表示嘴巴黃色,意味着孩子還沒有長出白色的恒牙,而是保留着乳牙;“孺子”是指年幼的男孩。
《黃口孺子》這個詞拆分部首是“口”和“子”,口字是頭部部首,子字是心字底部部首。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目為13畫。
《黃口孺子》一詞源自古代描寫孩子的詩詞。它的繁體字形為「黃口孺子」。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對于《黃口孺子》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仍然相似,即「黃口孺子」。
1. 小明是個可愛的黃口孺子。
2. 她對黃口孺子一樣溫柔關懷。
1. 黃口寶貝
2. 孺子可教
3. 幼稚孺子
1. 乳牙兒童
2. 幼童
3. 未成年兒童
1. 成年人
2. 長者
3. 老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