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八世。《文選·陸機<辯亡論上>》:“於是講八代之禮,蒐三王之樂。” 李善 注:“八代, 三皇 、 五帝 也。”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釋故》以三十餘言總持一義,諒以八代殊名,方國異語,靡不集合,非一時能具數詞也。”
(2).指 東漢 、 魏 、 晉 、 宋 、 齊 、 梁 、 陳 、 隋 。 宋 蘇轼 《潮州韓文公廟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八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指東漢至隋的八個朝代
包括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這一說法源于蘇轼《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文起八代之衰”,形容韓愈在文學上扭轉了自東漢至隋的衰頹文風。
其他朝代組合的泛稱
部分文獻将“八代”擴展為秦漢以來的多個朝代,如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或三皇五帝時代的總稱。
表示“八世”或長久時間
原指八個世代,後引申為“世世代代”,強調家族、文化或技藝的延續性。例如《論語》中“八代之傳”即指學問傳承的深遠。
親屬譜系中的“祖宗八代”
民間常指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用于形容家族曆史或表達誇張語氣。
需注意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差異,建議結合文獻原文進一步确認。
《八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經曆了八個世代的。它指的是一個家族或血緣關系的傳承經過了八個世代的演變。
《八代》的部首是“八”字的部首,并且它的拆分部首和它的拼音一樣都是“八”。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八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它是由“八”和“代”兩個漢字組成而來。在古代,人們将家族的演變和血統傳承稱為“代”,因此當一個家族經曆了八個世代的時候,就用“八代”來形容。
《八代》的繁體字為“八代”,它在台灣和一些繁體字文化圈仍然廣泛使用。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有些字形與現代不同。草書字體中,“八”字的寫法比較簡化,可以看到它的上邊緣是平直的,而不是彎曲的。
他家族經曆了八代的傳承,延續至今。
長八代、世代相傳、傳至八代
八世同堂、一脈相承、世代傳承
一代、獨立傳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