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指農村的青年不法分子。《人民日報》1983.10.20:“‘土流子’是 荊州 地區群衆對當地農村一部分刑事犯罪分子的稱呼。‘土流子’絕大部分是20歲上下的農村男性未婚青年。”
“土流子”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農村中從事違法活動的青年群體,尤其特指20歲左右的未婚男性青年。這一稱呼最初源自湖北荊州地區,是當地群衆對農村刑事犯罪分子的俗稱。
部分資料(如)将“土流子”解釋為“在城市漂泊的農民工”,但這一說法與權威來源(如《人民日報》)的定義存在差異,可能是地域性誤讀或詞義演變。
多用于口語或媒體報道中,含貶義,例如:
《人民日報》1983年報道:“‘土流子’絕大部分是20歲上下的農村男性未婚青年。”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避免歧義。
土流子,一個常常提到的詞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流亡者的狀态。它的意思是指那些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的人們。以下是對土流子這個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寫法以及相關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土(一):表示土地、家鄉
流(十):表示流失、流離
子(子):表示人
土流子一詞最早源自中國文學作品,自古以來就有關于流亡者的描寫。在文學上,"土"指的是故土、家鄉,"流子"指的是離鄉背井、四處流浪的人。而這個詞語也逐漸引申為無家可歸、遊離狀态的人們。
土流子的繁體寫法是「土流子」,和簡體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土流子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們因戰亂而成了土流子,遠離了家園。
2. 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都是現代社會的土流子。
土地、流離、流浪、家園
失地者、廢民、流民、漂泊者
歸鄉者、安居者、富貴者、宅居者
土流子這個詞語給人們帶來對流離失所者困境的深思。希望我們能夠關注并呵護那些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的人們,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與關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