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in;embody;implict;veiled] 包容、蘊藏于内而不顯于外
她冷靜、含蓄,帶着同情的目光
亦作“ 含畜 ”。1.容納;深藏。 唐 韓愈 《題炭谷湫祠堂》詩:“森沉固含蓄,本以儲陰姦。” 宋 司馬光 《和鄰幾六月十一日省宿書事》詩:“上有長松林,蔽日深杳冥。下有萬仞壑,含蓄太古冰。” 金 秦略 《拳秀峰》詩:“大都一拳許,含蓄 華 與 嵩 。”
(2).謂言語、詩文等意未盡露,耐人尋味。《朱子語類》卷三八:“至於上大夫之前,則雖有所諍,必須有含蓄不盡底意思,不知侃侃之發露得盡也。” 清 方宗誠 《<古文簡要>序》:“或含畜而深婉,或沉鬱而頓挫。” 魯迅 《兩地書·緻許廣平一二》:“例如 玄同 之文,即頗汪洋,而少含蓄,使讀者覽之了然,無所疑惑。” 孫犁 《秀露集·進修二題》:“所謂含蓄,就是不要一瀉無遺,不要節外生枝,不要累贅瑣碎,要有剪裁,要給讀者留有思考的馀地。”
“含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包容蘊藏
指将情感、思想或意圖深藏于内而不直接表露。例如唐代杜甫詩句“雷雨蔚含蓄”中,形容自然力量的内斂與積蓄。現代用法如“她含蓄地表達了同情”,強調情感的内斂性。
表達委婉
在言語或文學中,通過間接、迂回的方式傳遞信息,留有餘地供人揣摩。例如“老教授含蓄幽默的發言”即通過隱晦的語言引發聽衆思考。
含蓄被視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特質,體現了“中庸”思想,強調情感表達的分寸感與藝術性。例如傳統繪畫中的留白、詩詞中的比興手法,均與含蓄一脈相承。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文化案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2、6)或文學評論類資料。
含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言辭或行為深思熟慮,不直接表達出來,而通過暗示或隱晦的方式表達。含蓄常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言辭,指其表達方式間接而有思考深度。
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是“口”部,右側是“艹”部。它的筆畫數是11畫。
含蓄一詞源自古漢字,最早出現在《漢書·卓文君傳》一書中。繁體字是「含蓄」,在繁體字中加入了額外的撇捺和筆畫,使字體形狀更為複雜。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含蓄的寫法略有不同。在隸書字體中,「含」字由三個部分組成,上面是「口」,中間是「千」,下面是「鹹」;而「蓄」則是由「艹」和「反」字組成。在篆書中,「含」字由一個扁長的圖形組成,表達牢記在心的含意;「蓄」則由一個上半部分為草木的「艹」和下半部分為手的「反」組成,表達種植培養的含義。
一些常見的例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含蓄的用法。例如:“他的言辭雖然簡潔,卻包含了很多含蓄的意味。”另一個例句是:“她的微笑中透出了一種含蓄的友善。”這些例句展示了含蓄如何通過暗示或間接的方式,表達出深思熟慮的意義。
與含蓄相關的組詞包括:含蓄而深沉、含蓄而不失深遠、含蓄而有深度等。
與含蓄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委婉、含義豐富、隱晦、言外之意等。
與含蓄意義相反的詞語有:直接、坦率、張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