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山的意思、燈山的詳細解釋
燈山的解釋
山形的大型燈彩。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元夕》:“禁中嘗令作琉璃燈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機關活動,結大綵樓貯之。”《元史·泰定帝紀二》:“敕以來年元夕搆燈山於内廷,禦史 趙師魯 以水旱請罷其事。”《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禦輦旋轉一遭,倒行觀燈山,謂之‘鵓鴿旋’。”
詞語分解
- 燈的解釋 燈 (燈) ē 照明的器具:電燈。路燈。燈火(泛指亮的燈)。燈語(通訊方法之一)。燈标。 其它用途的發光、發熱裝置:紅綠燈。指示燈。酒精燈。 裝飾張挂的彩燈:燈節。燈市。河燈。冰燈。 筆畫數:; 部
- 山的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沖突或戰争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網絡擴展解釋
“燈山”一詞指用燈彩堆疊或搭建成的山形裝飾,常見于傳統節日慶典,尤其是元宵節等燈會活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燈山”是由燈盞或燈彩組合成的立體山形結構,通常用于節慶裝飾。其制作材料包括麻稈、高粱稈等,通過紮成方格形成三角形框架,每個方格底部放置燈盞,構成整體景觀。
二、曆史記載
- 宋代起源: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武林舊事》記載“琉璃燈山高五丈,人物用機關活動”,展現精巧工藝。
- 元代延續:《元史》提到宮廷内廷建造燈山,但因水旱災害曾被官員谏止。
三、制作與用途
- 制作方法:傳統燈山以稭稈為骨架,結合彩紙、布料裝飾,現代可能融入電子燈光技術。
- 文化場景:多用于元宵節、廟會等場合,如《古今小說》描述“禦輦旋轉觀燈山”的盛況。
四、文化意義
燈山不僅是裝飾藝術,還承載祈福、慶賀的民俗功能。20世紀中期,河南等地仍保留“家家送燈盞,戶戶擺燈山”的習俗。
示例用法
“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宋代詞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燈山的具體形态,可參考《武林舊事》《元史》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燈山(dēng shān)是指山頂上有燃燒的燈火,常用于夜晚标志地點或示警的地方。燈山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火”和“山”,筆畫總共有12畫。
燈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山上常常會懸挂有燈火作為标志或示警,形成了這個詞語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燈山的寫法仍然是「燈山」,沒有變化。
古時候,燈山的漢字寫法和現在沒有太大的變化。人們把山上的燈火稱之為燈山,所以寫法基本上沒有變化。
一些例句包括:
1. 在山頂上點亮一盞燈,那就是一座燈山。
2. 我們可以遠遠地看見燈山的火光,非常壯觀。
一些相關的詞語有:山燈、火山、燈塔等。
這個詞語的反義詞是無燈山,表示山上沒有燈火或是沒有起到标志地點或示警的作用。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