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ervous]∶精神處于高度準備狀态
神情緊張
(2) [tense]∶激烈;緊迫
緊張氣氛
(3) [tight]∶供應不充分,難于應付
貨源緊張
(1).精神處于極度興奮不安的狀态。 茅盾 《色盲》五:“現在緊張的網在他心上撤去了,他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像賞鑒什麼似的踱着。” 曹禺 《雷雨》第三幕:“屋内沉默而緊張。”
(2).形勢激烈或緊迫。 朱6*德 《遊南泥灣》詩:“戰局雖緊張,休養不可少。” 巴金 《懷念蕭珊》四:“在抗 日 戰争緊張的時期……我們從 廣東 到 廣西 ,從 昆明 到 桂林 ,從 金華 到 溫州 。”
(3).經濟拮據;供應不足。如:我們廠最近經濟比較緊張。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緊張漢語 快速查詢。
“緊張”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情緒狀态
指因壓力、焦慮或不安産生的心理反應,表現為心跳加速、出汗、注意力高度集中等生理現象。例如考試前、公開演講時的心理狀态。
客觀情境
形容局勢或關系處于不穩定、一觸即發的狀态,如“國際局勢緊張”“比賽進入緊張階段”。
生理性緊張
身體對壓力的自然反應,如肌肉緊繃、呼吸急促,屬于應激反應的一部分生理學基礎。
心理性緊張
由擔憂、恐懼或過度期待引發,可能伴隨強迫性思維,如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典型表現。
社會性緊張
群體或環境中的對立氛圍,例如職場競争激烈導緻的人際關系緊張。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場景中的緊張表現或解決方案,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緊張是一個多義詞,既可以形容物質或精神狀态上的緊繃,也可以表示某種情況或事件的緊迫感。在心理學中,緊張通常指的是一種不安、焦慮或壓力的狀态。
緊張的部首是糸(纟),總共有11個筆畫。
緊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祲”,音為“辛”。在繁體中,緊張一詞被寫作「緊張」。
在古代,緊張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緊張可以寫作「祲」(辛),古人認為此字與天氣變化或社會動蕩有關。然而,這種寫法現已很少使用。
1. 他的臉色緊張,似乎有什麼重要事情即将發生。
2. 在比賽開始前,運動員們都感到非常緊張。
1. 緊張度
2. 糾結緊張
3. 緊張感
4. 緊張情緒
5. 緊張局勢
1. 擔憂
2. 憂慮
3. 忐忑
1. 放松
2. 輕松
3. 安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