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志的意思、抗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志的解釋

(1).高尚其志。《六韬·上賢》:“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 宋 曾鞏 《筠州學記》:“而搢紳之徒,抗志於強6*暴之間。”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白樂天 抗志辭榮,似知道者。” 章炳麟 《辨詩》:“自 王粲 以降,作者抗志,欲返古初。”

(2).指高尚的志向。《晉書·夏統傳》:“其人循循,有 大禹 之遺風, 太伯 之義讓, 嚴遵 之抗志, 黃公 之高節。” 明 何景明 《六子詩·李戶部夢陽》:“抗志冀陳力,危言獲罪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抗志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抗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高尚其志
    指堅持高尚的志向,不屈服于外界壓力或誘惑。例如《六韬·上賢》中提到的“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強調士人應秉持氣節與高遠志向。宋代曾鞏的《筠州學記》也用“抗志於強暴之間”形容士人在逆境中堅守志向。

  2. 指高尚的志向
    可直接代指人崇高的理想追求。如《晉書·夏統傳》中以“抗志”描述人物品格,明代何景明的詩句“抗志冀陳力”亦表達了對志向的執着。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古文用例或相關研究,可參考《六韬》《晉書》等典籍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抗志

抗志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抗從手部部首扌(手字旁),置于左側;志從心部部首心(心字旁),置于右側。抗字共計七畫,其中手部部分占四畫,心部部分占三畫。

來源

抗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演變中。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手字旁有時成為手部的簡化形式,而心字旁則表示與心靈和内心相關的意義。抗字則是由這兩個部首組合而成,表示通過堅定的意志與勇敢的行動來抵抗或反抗外來的壓力和困難。

繁體

在繁體字中,抗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抗字的古代寫法為“拳子”和“心”,表示用心和行動來反抗。這種寫法在古代較為常見。

例句

1. 在面對困難時,他毫不動搖地抗志奮鬥。

2. 抗志精神是戰勝困難的關鍵。

組詞

1. 堅持抗志

2. 抗志精神

3. 抗志奮鬥

近義詞

1. 壯志:指遠大的志向和雄心壯志。

2. 鬥志:指在困難面前保持積極、頑強的心态和行動力。

反義詞

1. 順從:指對外來壓力或困境采取順從的态度,缺乏抵抗或反抗的意志。

2. 消極:指沮喪、灰心或放棄抵抗的情緒或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