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志的意思、抗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志的解釋

(1).高尚其志。《六韬·上賢》:“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 宋 曾鞏 《筠州學記》:“而搢紳之徒,抗志於強6*暴之間。”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白樂天 抗志辭榮,似知道者。” 章炳麟 《辨詩》:“自 王粲 以降,作者抗志,欲返古初。”

(2).指高尚的志向。《晉書·夏統傳》:“其人循循,有 大禹 之遺風, 太伯 之義讓, 嚴遵 之抗志, 黃公 之高節。” 明 何景明 《六子詩·李戶部夢陽》:“抗志冀陳力,危言獲罪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抗志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抗志(kàng zhì)是古漢語詞彙,意為堅守高尚的志向,不屈從于世俗壓力。其核心内涵強調在逆境中保持獨立人格與精神追求,常見于描述士人的氣節與操守。


詳細釋義

  1. 堅守志節

    指不因外界壓力改變自己的志向或原則。

    例:《晉書·夏統傳》載“抗節玉立,不染風塵”,形容夏統在亂世中堅守清高志節 。

  2. 高尚的志向

    特指超越功利、追求道義的精神目标。

    例:明代夏完淳《南冠草》中“抗志淩雲,豈效燕雀之遊”,以“抗志”喻指不屈的救國理想 。


古籍用例與解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義:“抗志,謂堅持高尚志向。”

    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注:此為詞典官網,具體詞條需站内檢索)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抗志:堅持志氣,不屈從。”

    鍊接:商務印書館工具書官網(需檢索“抗志”詞條)

  3. 《中文大辭典》(台灣中國文化學院)

    引《晉書》用例,強調“抗志”與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關聯 。


語義演變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抗志”用于贊頌堅守信念者,如:

“抗志科研,三十年如一日攻克技術難關。”(《人民日報》人物報道


注:古籍引用及詞典釋義需結合原書核查,部分鍊接需在官網内檢索詞條獲取詳情。

網絡擴展解釋

“抗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高尚其志
    指堅持高尚的志向,不屈服于外界壓力或誘惑。例如《六韬·上賢》中提到的“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強調士人應秉持氣節與高遠志向。宋代曾鞏的《筠州學記》也用“抗志於強暴之間”形容士人在逆境中堅守志向。

  2. 指高尚的志向
    可直接代指人崇高的理想追求。如《晉書·夏統傳》中以“抗志”描述人物品格,明代何景明的詩句“抗志冀陳力”亦表達了對志向的執着。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古文用例或相關研究,可參考《六韬》《晉書》等典籍或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擺印保終表正壁龛參玄差缺差移癡癡昵昵沖素賜惠邨酤大羅大宰點鬓反畔非分之財風蝶封緜賦鵩人顧影慚形賀歲卉裳鹘伶井函勁悍金鵲鏡金曲卮急手舅父獵渭利利拉拉靈性鹿視民主生活淖湴弄兵噴壺品樣披索鋪遞牆裙葺屋衢塞日引月長塞北江南三柱裡撒手拭目而待施行收賄熟料竦抃田漏晩春亡國大夫王鴡玩皮武旦武林舊事記小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