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乘的意思、小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乘的解釋

[Hinayana] 佛教中較保守的一個小宗派,主要流傳于斯裡蘭卡、緬甸、泰國和柬埔寨等地,信奉巴利文佛教經典,認為通過自律齋戒和虔誠默禱即可成為羅漢

詳細解釋

佛教語。梵文Hīnayāna(希那衍那)的意譯。指小乘佛教。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脫”。公元一世紀左右,佛教中出現了主張“普度衆生”的新教派,自稱“大乘”,而稱原有的教派為“小乘”。《百喻經·送美水喻》:“如來法王有大方便,於一乘法分别説三。小乘之人聞之歡喜,以為易行,修善進德,求度生死。”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我也沒有研究過小乘佛教的經典,但據耳食之談,則在 印度 的佛經裡,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獄裡做主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小乘是佛教的重要分支,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小乘(梵文Hīnayāna,音譯“希那衍那”)原指早期佛教中注重個人修行的宗派,主張通過持戒、禅修等嚴格自律方式,追求“自我解脫”,最終目标是證得阿羅漢果。該詞最初由公元1世紀新興的大乘佛教提出,帶有一定貶義,字面意為“小車乘”,暗喻其修行境界較狹隘。

二、曆史淵源

三、核心教義

  1. 修行目标:追求個人解脫輪回,最高果位為阿羅漢,不同于大乘追求成佛并普度衆生。
  2. 實踐方式:強調四聖谛、八正道等基礎教法,通過禅定、持戒和研習巴利文經典(如《阿含經》)達成修行。
  3. 哲學立場:主張“人無我”,認為衆生由五蘊暫時聚合,但未完全否定法我(事物的本質存在)。

四、地理分布

主要流傳于斯裡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等東南亞地區,故又稱南傳佛教。其藝術、文學深刻影響當地文化,如泰國寺廟壁畫常見佛陀本生故事題材。

五、現代認知

當代學術界多采用“上座部佛教”代替“小乘”,以消除曆史貶義色彩。該派信徒自稱“聲聞乘”或“根本佛教”,強調對原始教法的傳承。

注:如需深入了解具體國家的小乘佛教實踐,可參考東南亞佛教研究文獻或訪問相關文化機構網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小乘》的意思

《小乘》是一個佛教術語,指的是佛教教義中的一種流派或者說傳統。它是佛教三大流派之一,另外兩個分别是《大乘》和《密乘》。

《小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小乘》由“⺍”(捺)和“辶”(辵)兩個部首組成,共計11個筆畫。

《小乘》的來源

《小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徐無鬼》篇中,後來被佛教引入,用來區分不同的佛教流派。

《小乘》的繁體

《小乘》的繁體字為「小乘」,在寫作或出版物中常見使用。

古時候《小乘》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小乘常被寫作「小乘道」、「小乘法」等,以更明确指代佛教中的這一傳統和教義。

《小乘》的例句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小乘》的教義感興趣。

《小乘》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小乘文化、小乘法門、小乘教義

近義詞:上乘、正乘

反義詞:大乘、密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