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nd loyal] 質樸誠厚
為人樸厚
樸質厚道。 唐 駱賓王 《上兖州刺史啟》:“ 賓王 淹中 故俗,體樸厚之弘規; 稷下 遺甿,陶禮義之餘化。” 宋 曾鞏 《與杜相公書》:“伏以閤下樸厚清明,讜直之行,樂善好義,遠大之心,施於朝廷而博見於天下。” 清 顧炎武 《書吳潘二子事》:“國初人樸厚,不敢言朝廷事,而史學因以廢失。” 冰心 《去國·最後的安息》:“隻見她也隻有十三四歲光景,臉色很黑,衣服也極其褴褛,但是另有一種樸厚可愛的态度。”
樸實厚道。 唐 韓愈 《冬薦宮殷侑狀》:“﹝ 殷侑 ﹞久從使幕,亮直著名,樸厚端方,少見倫比。” 宋 梅堯臣 《送謝師厚太傅通判汾州》詩:“ 晉 人樸厚自寡訟,軟炊玉粒河鱗鮮。”《明史·唐樞傳》:“從來發摘告訐之事,原不必出之敦良樸厚之人。”
“樸厚”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質或性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人性格樸實厚道,待人真誠、不虛僞。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唐書》《上兖州刺史啟》等文獻。
《樸厚》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個人品質純樸而厚實。
拆分:木+友
部首:木(mù)
筆畫:8畫
《樸厚》這個詞最早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化,多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樸厚一詞主要以木為基礎,寓意一個人的品質如同木頭一樣純樸、堅實。
繁體字為「樸厚」。
在古時候,「樸厚」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總體來說,它仍然包含了木作為主體的寫法。
1. 他是個樸厚的人,總是竭盡全力幫助他人。
2. 這位老師的教風樸厚,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樸實、樸實無華、厚道、厚實
質樸、淳樸
虛僞、做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