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sell at a profit] 轉手買賣。同“倒賣”
轉手買賣,牟取暴利。《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這人在學生時代就搗賣過袁大頭,有一種令人厭惡的市儈習氣。”
"搗賣"在現代漢語中屬于非規範用詞,實際應為"倒賣"的訛寫。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倒賣指"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市場管理法規進行商品轉手買賣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5條将其定義為"非法經營罪"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特征包含:
行為要件:通過低價購入、高價售出賺取差價(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違法性質:需違反國家限制買賣或特許經營規定(來源: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
對象範疇:包括但不限于票證(如車票、船票)、配額指标、特許經營憑證等(來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經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
該詞的詞源可追溯至明代《醒世恒言》"倒販私鹽",現代語義在20世紀50年代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穩定内涵。根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2013年發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倒"字在商業行為中特指轉手交易,"搗"字則無此義項。
“搗賣”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搗賣”指通過轉手買賣的方式牟取暴利,通常帶有負面色彩。它與“倒賣”同義,強調通過低價購入、高價賣出的投機行為獲利,可能涉及非法或不道德交易。
字義分解:
使用場景:
多用于貶義語境,例如描述倒賣票證、文物、稀缺物資等違法行為,或批評市儈習氣。例如: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提到:“這人學生時代就搗賣過袁大頭(銀元)……”。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法律界定或案例,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關于非法經營罪的規定。
爆玉米花不老少層碧讒怒蟲兒楚材晉用瘁瘁短簡萼綠華芳蔬園瘋儍富春負荊怪僻含薰好色之徒和粹鴻文宏旨鑒臨角柶甲狀軟骨擠奶井花驚挺計行言聽鈞鑒郡佐遽遙考具空鐘款節扐掯獠奴褵襹流美謾藏滿坐風生冥觀密宗鬧火火牛脖子跑調潑花團峭刑磬浄确訊商港羶行生死海升遐適館授粲誓儉草松柏之客跳竈王通泉草桐竹屠杌微身無言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