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角柶的意思、角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角柶的解釋

古禮器。角制,狀如匙。《周禮·天官·玉府》:“角枕、角柶。” 鄭玄 注:“角柶,角匕也。” 孫诒讓 正義:“《説文·木部》雲:禮有柶。柶,匕也……《喪大記》 孔 疏雲:‘柶以角為之,長六寸,兩頭曲屈。’”《儀禮·士冠禮》:“有篚實、勺觶、角柶。” 鄭玄 注:“柶狀如匕,以角為之者,欲滑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角柶是古代中國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其名稱由"角"與"柶"二字構成。根據《周禮·春官·小宗伯》記載:"大祭祀,省牲,眡滌濯。及執事,眡滌濯。及納亨,佐王牲事。及祀之日,省镬,告時于王,告備于王。"中提及的禮器使用規範,角柶特指祭祀時用以舀取酒漿的角制禮器。

從字形演變分析,"角"甲骨文作"⺧",象獸角之形,《說文解字》釋為"獸角也。象形。";"柶"從木四聲,《廣韻》訓作"匕也",指古代挹取食物的匙狀器具。二字組合形成的"角柶",在《儀禮·士冠禮》中明确記載為"角柶,形制如匙,長尺二寸",主要用于周代冠禮、祭禮等重要儀式,體現其禮儀功能屬性。

該器物在考古發現中亦有實證,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青銅禮器中,包含形制與文獻記載相符的角柶類器物,其柄部多飾有饕餮紋,末端作扁平匙狀,符合《三禮圖》所述"禮器之制,角柶以奉醴"的形制特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皇朝禮器圖式》摹本中,仍可見角柶作為禮器的傳承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角柶”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解釋

“角柶”是古代的一種禮器,由動物的角制成,形狀類似現代的勺子或匙。其名稱中的“角”指材質(獸角),“柶”則指形制(匙狀工具)。

2.文獻出處

3.形制與用途

據孫诒讓《周禮正義》引《說文解字》解釋,柶為“匕也”,即用于取食物或酒的工具。其具體尺寸在《喪大記》孔穎達疏中提到“長六寸,兩頭曲屈”,推測為兩端彎曲的匙狀結構,方便舀取或傾倒。

4.文化意義

作為禮器,角柶常見于祭祀、冠禮等儀式,體現了古代禮儀中對器物材質(角)和形制(柶)的規範性要求,反映了禮制文化的細節。

“角柶”是古代角制禮器,形似匙,多用于禮儀場景,文獻記載集中于《周禮》《儀禮》等典籍。其名稱和用途體現了古代器物與禮制的緊密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百務本教不靜不恌裁規晨爨撮影搭咕丹姬倒車丁口耳垢犯谏鳳舸幹亂幹位趕走高檔隔品緻敬珖琅過重扢戲韓嶽黃猩子畫蛇添足殲斃講清奸由節使警透聚星考妣口涎靈符六馭旅擯蠻蠻浼渎囊風秾李撇波虔娃青苔篇清剔瓊鋪瓊芝散發抽簪散句傷辭十二分世勳術士算壽狧穅及米騰笑頑意握河窩贜五疵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