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謾藏的意思、謾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謾藏的解釋

謂收藏東西不謹慎。謾,通“ 漫 ”。 明 許自昌 《水浒記·效款》:“那裡是無端揖盜自開門,端不為謾藏疎誨盜相侵?”參見“ 謾藏誨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謾藏(亦作“慢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警示意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保管不慎而招緻財物損失”,常與“誨盜”連用構成成語“謾藏誨盜”,強調疏于防範可能引發他人貪欲的後果。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謾藏”指“疏于收藏或保管財物”,其中“謾”通“慢”,表“輕忽、怠慢”之義,“藏”即“收藏、保管”。該詞多用于告誡人們謹慎保管貴重物品,避免因疏忽引發盜竊行為。

二、詞源與典故

此詞源于《周易·系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辭海》記載此句意為:不謹慎保管財物如同教導他人行竊,過分修飾容貌如同引誘他人淫行。東漢經學家鄭玄注疏時強調“藏物不密,則教人偷盜”,揭示其道德勸誡功能。

三、用法特征

在現代漢語中,“謾藏”多保留古語色彩,常見于書面語境。例如《人民日報》曾引用“謾藏誨盜,露富招災”警示公衆注意財産安全。其語義重心從具體財物保管延伸至廣義的風險防範意識。

四、近義表達

相關詞彙包括“懷璧其罪”(《左傳》)、“財不露白”(民間俗語)等,均以不同角度強調財物保管與風險關聯性。相較而言,“謾藏”更突出主體行為的疏忽性,而非單純強調財物本身危險性。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周易譯注》中華書局
  3.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網絡擴展解釋

“謾藏”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1. 拼音與結構

    • 拼音:màn cáng()
    • 結構:“謾”為左右結構,“藏”為上下結構()。
  2. 基本含義
    指收藏物品不謹慎,其中“謾”通“漫”,表示隨意、疏忽()。例如《水浒記·效款》中提到:“端不為謾藏疎誨盜相侵?”()。

  3. 相關成語

    • 謾藏誨盜:因收藏財物不謹慎而招緻盜賊,出自《周易·系辭上》()。該成語強調輕忽保管財物可能引發風險。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因疏忽導緻財物損失或安全隱患的行為,或形容表面友好、實際圖謀不軌的人()。

總結來看,“謾藏”強調保管物品的隨意性,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謾藏誨盜”,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非利坎人百寶櫥倍功鄨靈不啻不由遲明重山楮英丹菊奪卻杜若封賜賦賞拂曙剛銳浩大黑乎乎狠酒合笙後頭隳弛魂消戶衛狐枕丘嘉亨劍服兢灼雞舌香計說課演恐逼空誕苦愛了别樂典茗铛木角内燕捧擁偏毗破帖溥覽汽車渡船卭杖攘貪賽願三好山姆大叔山心瘦勁四選體物投贈頭狀花序仙人掌現薩險遠小杜謝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