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死去的婉辭。 晉 王嘉 《拾遺記·軒轅黃帝》:“及昇遐後,羣臣觀其銘,皆上古之字。”《魏書·尒朱榮傳》:“去月二十五日聖體康悆,至於二十六日奄忽昇遐。”《全唐詩》卷八六九載《嫁女詩》:“月照 驪山 露泣花,似悲先帝早昇遐。”《天雨花》第十三回:“當今一旦昇遐去,繼位儲君險十分。”
(1).亦作“ 升假 ”。升天。《淮南子·齊俗訓》:“今欲學其道,不得其養氣處神,而放其一吐一吸,時詘時伸,其不能乘雲升假,亦明矣。” 高誘 注:“假,上也。” 漢 張衡 《思玄賦》:“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蠓而上征。”
(2).帝王去世的婉辭。亦指後妃等死亡。《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伏維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寝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咷,若喪考妣。”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九:“ 神宗 天性至孝,事 慈聖光獻太後 尤謹,升遐之夕, 王禹玉 為相,入慰,執手號慟。”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三折:“唱道感嘆情多,恓惶淚灑,早得升遐,休休卻是今生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出城市,徧野桑麻;哭甚麼舊主升遐,告了個遊春假。” 王季思 注:“升遐,皇帝去世。”
(3).謂離世隱居,學道修仙。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二八:“繫累名利場,駑駿同一輈;豈若遺耳目,升遐去殷憂。”《晉書·許邁傳》:“君元吉自天,宜學升遐之道。” 宋 蘇轼 《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長修久餌須升遐。腸中澄結無餘柤,俗骨變換顔如葩。”
“升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ēng xiá,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專用于指代皇帝、後妃等尊貴人物的逝世,帶有莊重和避諱的色彩。例如:
部分文獻中,“升遐”被引申為“升天”,多用于描述靈魂脫離凡塵、進入仙境的狀态。例如:
在文學和道家語境中,該詞還可表示隱退世俗、追求修道成仙的生活。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魏書》等文獻來源。
《升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升華、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它用來形容人的智慧、修為、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和進步。
《升遐》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辶(辵)、辶(辵),拼音是shēng、xiá,每個字的筆畫數量分别是4和12。
《升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據研究,它最早見于《爾雅·釋诂》一書,其中解釋為“提升到更高的境地,比喻提高身份或境界。”
《升遐》的繁體字為「升遐」,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升遐》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根據曆代字書的記載,可以發現一些不同的寫法。然而,最常見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相同。
1. 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工作,他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升遐,從一名普通職員成為了公司的總經理。
2. 這位藝術家以他獨特的創作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帶入了一個新的升遐。
3. 在尋求内心的升遐之路上,她走過了一些艱難的挑戰,但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升華、提升、境界、進步、發展
提升、提高、昇華
下降、退步、退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