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升遐的意思、升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升遐的解釋

帝王死去的婉辭。 晉 王嘉 《拾遺記·軒轅黃帝》:“及昇遐後,羣臣觀其銘,皆上古之字。”《魏書·尒朱榮傳》:“去月二十五日聖體康悆,至於二十六日奄忽昇遐。”《全唐詩》卷八六九載《嫁女詩》:“月照 驪山 露泣花,似悲先帝早昇遐。”《天雨花》第十三回:“當今一旦昇遐去,繼位儲君險十分。”


(1).亦作“ 升假 ”。升天。《淮南子·齊俗訓》:“今欲學其道,不得其養氣處神,而放其一吐一吸,時詘時伸,其不能乘雲升假,亦明矣。” 高誘 注:“假,上也。” 漢 張衡 《思玄賦》:“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蠓而上征。”

(2).帝王去世的婉辭。亦指後妃等死亡。《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伏維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寝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咷,若喪考妣。”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九:“ 神宗 天性至孝,事 慈聖光獻太後 尤謹,升遐之夕, 王禹玉 為相,入慰,執手號慟。”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三折:“唱道感嘆情多,恓惶淚灑,早得升遐,休休卻是今生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出城市,徧野桑麻;哭甚麼舊主升遐,告了個遊春假。” 王季思 注:“升遐,皇帝去世。”

(3).謂離世隱居,學道修仙。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二八:“繫累名利場,駑駿同一輈;豈若遺耳目,升遐去殷憂。”《晉書·許邁傳》:“君元吉自天,宜學升遐之道。” 宋 蘇轼 《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長修久餌須升遐。腸中澄結無餘柤,俗骨變換顔如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升遐

釋義

“升遐”為古漢語詞彙,本義指上升至高處,後引申為帝王逝世之諱稱,含升天仙去之意。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登高遠行

    “升”指上升,“遐”意為遙遠。《說文解字》釋“遐”為“遠也”,如《詩經·小雅》有“遐不作人”之句。二者合稱喻指升至遼遠之境。

  2. 引申義:帝王駕崩

    自漢代起,“升遐”成為帝王死亡的尊稱,暗喻靈魂升天。如《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載劉備遺诏:“今朕疾困,夙夜憂歎,恐不獲升遐。”此處即指帝王離世。

二、文化淵源

“升遐”與“賓天”“駕崩”等同屬帝王喪葬避諱文化,源于古人對天界的崇拜。《禮記·曲禮下》明确“天子死曰崩”,而“升遐”更強調“羽化登仙”的意象,多見于史書與碑銘。例如:

三、現代應用

該詞今僅存于曆史文獻及古典文學研究,日常用語已被“逝世”“去世”取代。但在解讀古籍、碑刻或宮廷文書時仍需準确理解其義。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升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ēng xiá,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1.帝王去世的婉辭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專用于指代皇帝、後妃等尊貴人物的逝世,帶有莊重和避諱的色彩。例如:


2.升天或靈魂升華

部分文獻中,“升遐”被引申為“升天”,多用于描述靈魂脫離凡塵、進入仙境的狀态。例如:


3.離世隱居或修仙

在文學和道家語境中,該詞還可表示隱退世俗、追求修道成仙的生活。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魏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鼇署蔽固冰泮冰月碧眼胡兒駁舛簸頓不徹齒盡處心訂賣二會子風謡粉齑紛繷疙疸寡力鼓翼行幫吼怒花不愣登花翎穢汙賤胚京市寄書桃鸠僚蠲邪老哥兒們聯類練形立人龍鳳船鸾鶴輿鹿撞蟒繡蒙輪俳優畜之攀弄貧困乾脯秦川女慶躍區理人面鬼心瑞采上棟下宇山遊殺坯生拉活拽收靥速易涕泗橫流通報頹陽晚詣香池象外纖柔銷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