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世祖 忽必烈 定的草名。 明 葉子奇 《草木子》卷四上:“ 元世祖皇帝 思 太祖 創業艱難,俾取所居之地青草一株,置於大内丹墀之前,謂之誓儉草。蓋欲使後世子孫知勤儉之節。”
“誓儉草”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彙,其含義與元朝統治者提倡勤儉治國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誓儉草”并非傳統成語,而是元世祖忽必烈命名的特定草名。根據《草木子》記載,忽必烈為紀念先祖成吉思汗創業艱難,特命人将一株青草(據傳為其舊居之地的草)置于皇宮大殿前的台階(丹墀)上,以此警示子孫保持勤儉作風。
象征意義
這株草被命名為“誓儉草”,取“發誓節儉”之意,體現了忽必烈希望通過具體事物傳遞治國理念的智慧。它既是對太祖創業艱苦的追思,也是對後世子孫的訓誡。
曆史記錄
明代葉子奇在《草木子》卷四中明确記載了這一典故,稱此舉目的是“欲使後世子孫知勤儉之節”。
元代統治者通過“誓儉草”這一具象化符號,将勤儉思想融入宮廷文化。盡管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它作為曆史典故,仍被收錄于《漢語辭海》等工具書,并出現在部分組詞練習中。
需要注意的是,個别網絡詞典(如)将其誤釋為成語“發誓節約儉省的人”,但根據更早且權威的文獻記載,其本義特指忽必烈所定的草名,建議以曆史典故解釋為準。
《誓儉草》是一個成語,意為發誓要過簡樸的生活。它傳達了節儉和樸素生活的重要性。這個成語倡導人們不貪圖奢華,珍惜資源,保持節約的生活習慣。
《誓儉草》由部首“言”、“亻”和“艹”組成,其中,“亻”表示人,“言”表示語言,“艹”表示植物。它總共有21畫。
《誓儉草》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的詩文作品。它體現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羨慕儉樸生活、追求道德修養的意願。後來,它逐漸成為一個成語,用來表達節約和樸素的生活信仰。
《誓儉草》的繁體寫法為「誓儉草」。
在古代,人們常用繁體字和不同的字體書寫。《誓儉草》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
1. 我們應該發誓種植《誓儉草》,拒絕浪費和奢侈。
2. 他生活簡樸,正如《誓儉草》中所言:“甯可廉潔白窟窮,不圖富貴敗俗庸。”
1. 儉樸:節儉而樸素的生活方式。
2. 艱苦節約:在困難情況下保持節約的行為。
3. 艱苦奮鬥:在困境中努力奮鬥。
1. 節儉:強調對物質的節約和適度的消費。
2. 簡樸:強調生活簡單而不奢華富麗。
3. 溫馨:強調溫暖和簡單的生活方式。
1. 浪費:對資源或時間進行不必要的消耗。
2. 奢華:過度奢侈和富麗堂皇。
3. 奢侈:過度追求奢華和享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