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松柏之客的意思、松柏之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松柏之客的解釋

謂被放逐的亡國之君。指 齊王 建 ,因其被 秦 遷于 共 地松柏間,故稱。 清 魏源 《孟子小記》:“未幾而 齊 君王後 死, 齊王 為松柏之客矣。”參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松柏之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與曆史典故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被放逐的亡國之君,特指戰國時期的齊王建。據《史記》記載,秦國滅齊後,将齊王建遷至“共地松柏間”囚禁,故以此代稱。

  2. 曆史背景

    • 齊王建是齊國最後一位國君,因聽信佞臣建議不戰而降秦,導緻齊國滅亡。
    • 秦國将其流放到“共地”(今河南輝縣),該地多松柏,成語由此得名。
  3. 出處與引用
    清代學者魏源在《孟子小記》中提到:“未幾而齊君王後死,齊王為松柏之客矣。”進一步佐證了這一典故的文學化引用。

使用場景

該成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形容失去權力、被迫流亡的君主,帶有貶義和警示意味,強調因昏庸或失策導緻亡國的結局。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細節,可參考《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及魏源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松柏之客》的意思

《松柏之客》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好友或客人忠誠堅定,正如松樹和柏樹一樣長壽耐久。這個成語常用來稱贊值得信賴的朋友或對朋友的忠誠。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松柏之客》這個詞由“木”、“木”、“之”、“白”、“介”共5個部首組成。

拆分筆畫為:

松:8畫;柏:9畫;之:4畫;白:5畫;介:4畫。

來源

《松柏之客》這個成語最早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論語·陽貨》:“岐伯以其子妻之。子曰:‘幸而不及,岐伯之客,則吾不能去也’”。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引申為描述真誠友情或忠誠朋友的詞語。

繁體

《松柏之客》的繁體字為「松柏之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成語《松柏之客》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例如,在楷書中,松柏的“柏”字可能寫作“蘒”,而“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他和我已經是多年的松柏之客了,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總能互相支持。

組詞

松柏盈袖、松柏之交、松柏交梁

近義詞

知己、胞波、莫逆之交

反義詞

朝生暮死、利欲熏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