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掠的意思、盜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掠的解釋

盜竊掠奪。《魏書·食貨志》:“ 正光 以後,天下喪亂,遂為羣寇所盜掠焉。”《新唐書·李師古傳》:“﹝ 李納 ﹞通 魏博 以交 田緒 ,盜掠 德州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 法聰 ﹞本 陝右 蕃部之後,少好弓劍,喜遊獵,常潛入蕃國,盜掠為事。”《明史·外國傳九·朵顔》:“ 弘治 初,﹝三衛﹞常盜掠 古北 、 開原 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盜掠是由“盜”與“掠”兩個語素構成的複合詞,在古漢語中表示以暴力或欺詐手段搶奪他人財物的行為,其核心含義為搶劫、強奪。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說文解字》釋為“私利物也”,指非法占有他人財物,側重隱秘性(如盜竊);引申為泛指一切非法奪取行為。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八·㳄部(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玉篇》注“奪取也”,強調暴力強取(如劫掠),含公開暴力性質。

    來源:顧野王《玉篇》卷六·手部(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本)

二字組合後,“盜掠”兼具隱秘與暴力雙重特征,但更突出公開武力搶奪的語義。


二、詞典釋義與用例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搶劫,劫掠”,引《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盜掠公宮”為例,指公然搶奪宮廷財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128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标注為書面語,釋義“搶劫掠奪”,如“盜掠財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第267頁(商務印書館)


三、古籍文獻用例

  1. 《新唐書·突厥傳》

    “突厥盜掠邊州”,指突厥軍隊武力侵奪邊境州郡物資。

    來源:歐陽修《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資治通鑒·唐紀》

    “盜掠商賈”描述亂兵搶劫商人,凸顯暴力性與群體性。

    來源: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九(中華書局校勘本)


四、與近義詞辨析


五、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盜掠”因書面語色彩濃厚,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口語常以“搶劫”“洗劫”替代,但其暴力搶奪的核心義仍保留于學術與法律文本中。

網絡擴展解釋

“盜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ào lüě,指通過暴力或非法手段進行盜竊和掠奪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3.語境與使用範圍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盜掠”案例,可參考《魏書》《新唐書》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保皇派抱瑟不吹竽杯酒解怨表決閉歇參左岑崿谌摯抽稅淙潨麤衣淡飯大集谠言直聲大逆無道德藝雙馨恩威并濟耳食之談分離附麗丐養匔匔官渡柳汗漫豪商巨賈後學劃劙蝗螟僵墜椒目積牍介婦激将法颶風君側均分扣扣刳剔斂衽立刀離酒柳塘祿籍毛翎明舉脈脈含情泥塑人契經熱膨脹三魂七魄煞場申饬土窯子翫兵翫習衛幕五彪舞鳳飛龍五日校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