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謂天上或冥府記錄人福、祿、壽的簿冊。《書·大禹谟》“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孔 傳:“言為天子勤此三者則天之祿籍,長終汝身。” 孔穎達 疏:“祿謂福祿,籍謂名籍,言享大福,保大名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巴丘縣 有巫師 舒禮 , 晉永昌 元年,病死,土地神将送詣 太山 ……府君問主者:‘ 禮 壽命應盡?為頓奪其命?’校祿籍,餘算八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韻》:“臣稽首,叫九閽,開聾啟瞶;宣命司,檢祿籍,何故差池。” 清 袁枚 《新齊諧·常熟程生》:“﹝神判曰:﹞汝命兩榜,且有祿籍,今盡削去。”
(2).為官食祿的簿籍。《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 懷公 恐 重耳 在外為變,乃出令:‘凡 晉 臣從 重耳 出亡者,因親及親,限三個月内俱要喚回。如期回者,仍復舊職,既往不咎。若過期不至,祿籍除名,丹書注死。’”
祿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典籍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祿”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福也”,本指古代官員的俸給,後引申為福氣、爵祿。《漢語大詞典》記載該字在先秦文獻中已廣泛使用,如《詩經·大雅》有“天被爾祿”之句。“籍”原指記載賦稅、名冊的簡冊,《周禮·秋官》鄭玄注雲“籍,謂版圖也”,後泛指簿冊記錄。二字組合成詞,特指記錄祿位的官方冊籍。
二、典籍中的文化内涵 《雲笈七籤·卷五十》載道教文獻稱:“祿籍标玉内,守一不窮愁”,此處“祿籍”指天庭記錄人間福祿的仙冊。《宋史·樂志》中“帝臨中壇,雍容肅穆。祿籍頒祥,胙土嚴封”則展現其在國家祭祀中的象征意義,特指帝王封賞臣下的名冊。明清文人筆記如《萬曆野獲編》更将“祿籍”引申為功名仕途的代稱,體現古代科舉制度對社會觀念的影響。
三、詞義演變 據《辭源》修訂本歸納,該詞存在三重遞進含義: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道藏》及《四庫全書》相關文獻)
“祿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神話與冥府記錄
指舊時傳說中天上或冥府記錄人福、祿、壽的簿冊。這一說法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的注釋,孔穎達疏中提到“祿謂福祿,籍謂名籍”,即通過行善修德可保天賜福祿長久()。
現實官職與俸祿
後引申為記載官員職位、俸祿的名冊。例如《東周列國志》中記載“祿籍除名”,即從官員名冊中除名()。在成語中,也用于形容身份地位或收入豐厚()。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及曆代注釋。
哀死事生暗飾白人不題纏索翠裘大典道聽道訓彫枯鬥牛場方材管教瑰賂貴顯涵空豪視講樹薦仍激奬金碧山水積日累歲角色康乂辣豁豁磊隗罍罃淩趠淩躐麟遊溜嚴龍泥印魯男冥煩鳘姑迷陽内顧之憂捏酸缥霄蒲稗千牛備身青史流芳青史氏奇山異水群芳争豔深迂社衆飾詐獅子花受耕霜庭四離私谖蘇耽踏槐黃王僑彎卒五峰先生消複霞振雲從